-
北宋临川王氏家族及文学考论:以王安石为中心
-
作者:汤江浩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临川王氏家族 临川王氏家族 文学 文学 文学交往 文学交往 考论 考论
-
描述:国文学史上最具有争议的人物。这些争议又无疑使他成为了宋代文化史上评价最复杂,意蕴最丰富的文化人物之一。本文分上、下两编,以王安石为中心,对王安石及其家族之文化、文学构成进行了深入剖析。上编为临川王氏
-
论汤显祖的“唯情”文学观
-
作者:左其福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唯情 唯情 文学观 文学观
-
描述:传统的文学情感论提升到了“唯情”论的高度,倡“唯情”文学观。同时,他对文学情
感生发的主体性原则、文学情感的审美表现,以及情感内容与形式规范之关系等诸多理论问
题也都有独到的看法
-
周礼与文学
-
作者:丁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仪礼 礼记 诗经 神话 金文
-
描述:的产物。大量的青铜器铭文也是周礼的产物,它们中间不少篇章堪与《尚书》媲美,它们是中华文学中个人创作的滥觞。
-
晏殊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作者:宋翔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文学成就 文学成就 文学史 文学史 地位 地位
-
描述:力倡平淡,在灵活运用骈偶方面尤其有独到之处。
-
论汤显祖文艺观的两重性
-
作者:张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文艺观 文艺观 言情 言情 澄情 澄情
-
描述:”,通过批判现实黑暗,拆穿人生如梦、官场如梦,以现实主义文学为基本取向。“言情”、“澄情”这两种倾向看似对立,然正是这“看似对立”,引出了本文的立论基点:汤显祖文艺观的两重性。关于这一论题,本文分为三个部
-
论汤显祖的戏曲观
-
作者:郝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观 《牡丹亭》 艺术风格
-
描述:社会思潮上。三,长期以来论者只停留在对汤显祖 的戏曲理论中单一概念如“趣”之类的简单阐述和对汤显祖戏剧理论 的粗略概括及翻译上,没有将汤显祖的戏曲理论与作品全面结合起来 研究。 汤显祖的剧作是汤戏曲观
-
象山派心学与文学研究
-
作者:陈忻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山派 陆九渊 甬上四先生 槐堂弟子 本心 文学
-
描述:堂弟子”的作品,对它们进行逐一的研究,从而梳理出该派的哲学思想对其文学思想的影响,以及他们各具特色的文学主张及其作品。...
-
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
-
作者:付瑛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造性 文学翻译 哲学阐释学 接受美学 《牡丹亭》三个英译本
-
描述:素影响,翻译就不仅仅是简单地语言转换,而需要译者发挥其创造性,运用各种变通手段来转换原文。本文作者提倡译者在翻译中发挥其创造性,并希望从理论到实践对此问题作系统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文学
-
论胡应麟的唐诗观
-
作者:骆锦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唐诗观 诗学观念 本质特征
-
描述:记。然而,胡应麟并不是前后七子格调论唐诗学的附庸者,他的唐诗观有其独特性。 在唐诗审美方面,胡应麟以“体格声调、兴象风神”突出格调的同时,对性情、神韵同样十分重视,其诗论不仅是对明格调
-
汤显祖“至情”文论观研究
-
作者:公维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至情 文论观
-
描述:”的本真性。第三章主要阐释汤显祖的“至情”文论观思想,其中包括其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涉及“世总为情,情生诗歌”文学本体论、“奇士”和“气机”的文学主体论及“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文学创作论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