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悲剧审美差异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比较研究
-
作者:高翠花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悲剧 审美差异
-
描述:。一方面,通过比较得出东西方具有审美价值取向差异。西方追求人性至上,而东方则崇尚礼理至上;在悲剧人物的选择方面,西方悲剧侧重于高贵的英雄人物,突出主人公昂扬的斗志,东方悲剧侧重于地位低下的善良弱小
-
元明易代之际悲剧人物危素研究
-
作者:吴愫劼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危素 思想 贰臣 悲剧
-
描述:主”和“顺乎天命”成为两难选择。危素出仕明朝,转事新主,终成“贰臣”。然而,洪武帝对元故官既拉拢又打击的政策,使危素成为了政治牺牲品,悲剧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
北宋亭台楼阁散文研究
-
作者:刘波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 亭台楼阁散文 意蕴 曾巩 创作实践
-
描述:文的数量达到3100余篇。元明清散文中亭台楼阁成为文人士子笔下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北宋时期,亭台楼阁散文的篇目近500篇。由唐至元的转变,宋代在这之间所起的关捩性作用值得我们研究。在研究亭台楼阁散文过程中,本论文力图将个案剖析和宏观观察相结合,从而展示亭台楼阁背后所掩盖的北宋文人独特的心灵世界,探寻北宋文人在此类散文中所表现出的共同价值取向和历时性变化,从而揭示亭台楼阁从最初的泉眼无声发展至北宋末滔滔汩汩、一泻千里的繁荣局面并最终形成一股文化势力的缘由。第一章为北宋初期亭台楼阁散文发展实况的梳理,认为北宋亭台楼阁散文是一个逐渐繁盛的过程,而亭台楼阁散文发展是在北宋古文兴盛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文学发展轨迹与北宋古文演进基本吻合。第二章为北宋中期、后期亭台楼阁散文的发展概述,这一时期集中了北宋最为耀眼...
-
晏几道的人生悲剧
-
作者:郑书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几道 文化优越感 人生悲剧
-
描述:,与主流社会关系缓和,重新找回基于自我的文化自信,实现了思想的超越,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接纳。晏几道的悲剧人生看似充斥着人生的种种无可奈何,但归根结底却实是小晏自身从自然到自觉的选择。本文以晏几道的人生经历
-
从悲剧的角度比较研究《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
-
作者:郗慧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跨文化研究 爱情悲剧
-
描述:对悲剧的定义不同。在这篇论文中,通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的比较研究,作者将尝试分析中西方文学是如何分别看待悲剧以及是如何通过当时的文化作品来进行体现。许多中西方悲剧的异同之处己被研究
-
论晏几道的悲剧人生与独特词风
-
作者:邓永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几道 晏几道 小山词 小山词 悲剧人生 悲剧人生 "梦"词 "梦"词 酒 酒 情 情 "四痴" "四痴" 清壮顿挫 清壮顿挫 动摇人心 动摇人心
-
描述:晏几道的诗酒生涯与梦词创作的介绍,着力探讨其酒词、梦词产生的原因及丰富深刻的内涵;再次,通过对小山词“清壮顿挫”的风格(包括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两方面)以及它“动摇人心”的独特魅力的阐释,参照苏轼及其门下词人的创作及词学主张,试图说明小山词并不仅是小令在词史演进过程中的一股回流,而是融入当时以苏门词为主导进行主体性创作的时代潮流中,并在这股潮流中焕发出自己别样的光彩,也为小令创作开辟了另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
《诗经·国风》中“婚恋诗”之周礼意蕴研究
-
作者:于莲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经》 婚恋诗 周礼意蕴
-
描述:风》婚恋诗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诗歌22篇,在梳理古今注疏解说的基础上,进行考辨分析,去伪存真,以求得准确考察诗篇的宗旨,并结合周代礼教的基本精神,来推断《诗经》的编选者编选这些诗歌所蕴含的礼教意识。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三章,首章以《周南·关睢》、《陈风·月出》、《卫风·木瓜》、《邶风·静女》、《郑风·溱洧》、《郑风·蹇裳》、《郑风·将仲子》、《召南·野有死麕》8篇恋情诗为考察论述的对象,认为《国风》中的恋情诗反映出周代社会中的青年男女的恋爱生活是相对自由的,但从中也可以看到礼教的影响,看到人们在追求恋情的和谐,并且表现出在恋爱中以周礼的规范节制情欲的意识,体现出周礼所倡导的中和之美。次章选择《郑风·出其东门》、《王风·大车》、《邶风·绿衣》、《唐风·葛生》为考察对象,这类诗的共同特征是表现出夫妻之间忠贞不渝、生死相依之情,能够给观众们以强烈的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宣扬了周代礼教的婚姻观念。三章以《周南·桃夭》、《郑风·女曰鸡鸣》、《齐风·鸡鸣》、《郑风·萚兮》、《郑风·风雨》为考察对象,这一类诗歌的共同特征是体现出夫妻家庭生活的和谐美满、夫唱妇随、情深意切、互敬互爱互警。周代统治者将婚姻看作人伦之始,放在仅次于天地万物的地位。夫妻恩爱感情专一,是家庭和谐的前提,而家庭和谐又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这才是周王朝将这类诗歌选入乐歌集中的重要的目的。四章以《邶风·谷风》、《卫风·氓》、《郑风·遵大路》、《王风·中谷有蓷》四篇弃妇诗及反映婚姻诉讼内容的《召南·行露》为考察对象,认为这一类诗歌被收入乐歌集中,其目的正在于使其中的始乱终弃者、喜新厌旧者或违背对方意愿强行逼婚者,成为鞭挞的对象,从反面体现出周代礼教欲达到的目的。总之,《国风》形象反映了周代的婚恋生活,虽然少有正面描写礼节仪式、也极少大谈礼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它在叙事抒情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的礼教的思想理念,却能给人以心灵的冲击和情感上的熏陶,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其影响。而这些都与周代礼教所追求的男女恋爱中的以礼节情,婚姻中的夫妻忠贞专一、互爱互敬、美满和谐,进而维持家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目标是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