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447)
报纸
(111)
会议论文
(10)
学位论文
(8)
图书
(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30)
地方文献
(37)
才乡教育
(7)
宗教集要
(3)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
(56)
2010
(19)
2009
(32)
2007
(18)
2006
(20)
2002
(12)
1999
(25)
1998
(21)
1995
(20)
1993
(15)
按来源分组
其它
(19)
中华文化论坛
(3)
中国哲学史
(3)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2)
孔子研究
(2)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价值
人性
哲学心理学
道统
宇宙
陆九渊
吕祖谦
吴澄
体用
性之情
天人合
“理”
儒家
顿悟
失落
回忆说
天理人欲
宋明理学
推动力
当代女性散文
王安石
玉器
周代社会
发现
从容
孔颖达
发展过程
信息时代
周恩来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心性说】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吴澄的象数义理之学
作者:
张国洪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
象
辞
辞
理气
理气
心性
心性
道统
道统
描述:
思想主要表现在对理气、
心性
的阐述上。人们一般认为,其学术有“和会朱陆”的特点。学界对吴澄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需要进一步深化。 第二部分 吴澄的象数思想 在吴
陆九渊
心性
论思想研究
作者:
葛维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心性
论
心学
朱陆之争
描述:
其
心性
论思想的重要理论价值,并探讨了其对当前社会所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本文认为,陆九渊
心性
论思想是其在家学环境的熏陶和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下,用孟子的
心性
论命题对大程、上蔡、信伯、无垢等人的
心性
论思想
孟子
心性
论对宋代
心性
之学的影响:以朱熹和陆九渊为例
作者:
段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孟子
心性
论
宋代儒学
心性
之学
描述:
的继承和发展入手,来审视孟子
心性
论在宋代的地位以及影响。 孟子
心性
论对朱熹和陆九渊的共同影响,主要表现在知觉之心、修养学说以“心”为落脚点、性善以及性来自于天。孟子
心性
论对朱熹和陆九渊的不同影响
王安石《字
说
》研究
作者:
陈萍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字說
形義關係
音義關係
描述:
然的。它最大的缺失在於以会意之法
说
解绝大部分汉字,特别是在汉字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形聲字;其次在释义中羼杂佛老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和政治思想,陷入了主观主义的泥沼,偏离了文字训诂的轨道
汤显祖的“情至
说
”
作者:
钟芳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至
说
情至
说
生生之仁
生生之仁
心学
心学
情感解放
情感解放
描述:
”的看法是存在矛盾的,他认为不能以“礼”害“情”,又不想或者不能公开彻底地反对。公安派的“性灵
说
”,与冯梦龙的“情教
说
”从不同的角度,对“情至
说
”进行了发挥,它们共同构成了晚明情感解放的大潮。
《牡丹亭》主旨
说
演变研究
作者:
吴洁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牡丹亭》主旨
说
演变研究
胡应麟格调
说
研究
作者:
杨学莹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格调学说
神韵学说
辨体
正变
兴象风神
中国古代文学
诗歌史
描述:
格调
说
发轫于严羽,初步形成于李东阳,深造完善于前后七子,至胡应麟而集大成,并开始了向神韵说的转变。 作为明代“诗必盛唐”诗论的总结,胡应麟的诗学体系以“格调”为核心。“诗分唐宋”是格调
说
生死超越论视野下的汤显祖“至情
说
”研究
作者:
陈荣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死超越论
汤显祖
至情
说
描述:
景。其次是汤显祖至情说的提出,是道学革新的必然产物,也是王门后学思想发展的一部分。第三点是对于生死超越论的定义,定下本文研究的理论基调。 文章正文部分,第一章提出“至情
说
”是汤显祖思想中的核心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