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826)
报纸
(557)
学位论文
(11)
图书
(9)
会议论文
(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33)
地方文献
(46)
红色文化
(14)
宗教集要
(8)
地方风物
(5)
才乡教育
(3)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
(488)
2013
(46)
2012
(68)
2010
(78)
2009
(47)
2008
(42)
2007
(48)
2006
(37)
2004
(26)
2001
(16)
按来源分组
艺术百家
(9)
美术观察
(9)
诗刊
(9)
当代文坛
(8)
文学与人生
(3)
文艺争鸣
(3)
社会科学战线
(2)
诗刊 上半月
(2)
今日科苑
(1)
山花:上半月
(1)
相关搜索词
作品
大师
写意
大西北
二元一次方程
城市
大别山
杜甫
壁画
新诗
女诗人
太阳
写作
女词人
痛苦
刘志丹
光照
古文献
奶油
作品选
竞技体育项目
中心意象
南通市
短篇小说
咸丰
坊刻本
南昌市
积极意义
刘绍棠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徐芳作品:苏醒与歌唱(组诗)】搜索到相关结果
11
条
地志与记忆:南宋地方百咏
组诗
之研究
作者:
刘芳瑜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董嗣杲
地方百咏
南宋
地方
记忆
方信孺
曾极
描述:
百詠組詩形式分別歌詠南海、金陵、西湖之意識、三組地方百詠組詩之內容特色與文本中呈現的地方記憶與地方感。地方百詠組詩之文本脈絡歷經魏晉、唐與北宋,融合園林題詠、行旅古蹟題詠與詠史組詩之文化底蘊。其興盛的原因有:一、宋代旅行活動盛行,名勝景點興起;二、南宋疆域改易,造成南宋詩人的地域認同呈現多元複雜的心理;三、南宋出版業興盛,讀者對於地誌文本有可供資鑑與再現地景的要求。而方信孺南海百詠、曾極金陵百詠、董嗣杲西湖百詠分別記憶了南宋中晚期廣州、金陵、西湖三地的自然景觀與其人文歷史,亦在其中寄託了個人情志與記憶。
湯顯祖
作品
研究
作者:
Yue
wa
Ko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湯顯祖
作品
研究
湯顯祖
作品
硏究
作者:
高宇華
年份:
196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湯顯祖
作品
硏究
关于汤显祖戏剧
作品
中“梦”和“情”的表现
作者:
轮田由纪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关于汤显祖戏剧
作品
中“梦”和“情”的表现
罗汝
芳
仁学思想研究
作者:
朱洁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汝
芳
仁
求仁
描述:
体的展开过程,仁学思想所体现的境界是“万物一体”。罗汝
芳
“求仁”的途径是以“一切放下”、“戒慎恐惧”、“当下反求”的无工夫为工夫为特色。泰州学派原本是儒家学派,罗汝
芳
认同孔孟以孔孟仁学思想为宗旨
泰州学派罗汝
芳
思想研究
作者:
谢旭彤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泰州学派
良知
赤子之心
破光景
仁
描述:
顺适当下。借破斥“光景”,罗汝
芳
开出了无执的、活泼泼的精神境界。罗汝
芳
认为,《大学》、《中庸》的精义全从《周易》生生一语变化而来。因之,他以《易传》的生生不息观念来解释《大学》。在他看来,生命
罗汝
芳
的社会思想与实践:以《罗汝
芳
集》为中心
作者:
晏春莲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汝
芳
罗汝
芳
社会思想
社会思想
孩提之心
孩提之心
同天
同天
乡约
乡约
族会
族会
描述:
、正文。(一)罗汝
芳
的社会思想理念。提出罗汝
芳
理想社会的道德源泉是孩提之心这一道德自我;社会关系的规范是孝弟慈;理想社会的模式是仁而万物一体,在该模式中对人的要求是“行仁义”和“同天”,以实现人与物
见心与践心—罗汝
芳
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
王振华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汝
芳
赤子之心
孝悌慈
打破光景
修正
描述:
的内在要求;本心的呈现既落实在“孝悌慈”等道德实践之中,又逻辑地包含体用贯通、身心合一、复以自知等理论内容;在此理论基础上,罗汝
芳
展开了对“现成良知”的修正和对效验光景的破除。阳明身后,学者对“良知
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以明儒罗汝
芳
为例
作者:
黄漫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中后期
书院教师
教师角色
儒学平民化
描述:
对象和方法。第二部分叙述了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的发展脉络,并对比了明初和明中后期书院教师在角色扮演上存在的不同,认为由于儒学平民化的纵深发展,使得书院教师在积极思考角色的变化。第三部分介绍了罗汝
芳
身本与情本--以问题为中心的王艮罗汝
芳
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
余红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本
情本
百姓日用
气
描述:
在世生活的人间关怀传统,以及在理学内部的相关争议问题,并对陆王学说中的“心”以及“心即理”命题按王艮的理解做出解说;第二章的内容,是对王艮、罗汝
芳
“以一身体万物”、“身心宇宙浑融贯通”等思想做出分析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