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56)
报纸(21)
图书(10)
学位论文(4)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5)
地方文献 (40)
红色文化 (9)
才乡教育 (5)
非遗保护 (2)
宗教集要 (2)
按年份分组
2012(21)
2011(13)
2009(19)
2007(12)
2005(7)
1997(18)
1992(3)
1989(2)
1987(2)
1980(3)
按来源分组
名作欣赏(4)
戏剧之家(3)
艺术评论(3)
中华魂(2)
渤海学刊(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剧影月报(2)
当代杂志(1)
戏曲研究(1)
新高考(高二语文)(1)
吕南公研究
作者:于飞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吕南公  年谱  生平  思想  文学作品 
描述:石、曾巩、李觏等对于吕南公性格塑造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吕南公在文学理论上有精辟的见解和造诣,提出“言以道为主,而文以言为主”的“文道”观,强调“文不可以不工”,虽然是以儒家的思想伦理为基础,但对于道持一种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其“道”更多指向“为文之道”,从而提升了文学的独立性。吕南公诗文成就也值得重视。其序记书类散文善于结构和运用对比手法,能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文辞雄深、风格劲健,具有宋代古文的特色;史、传、赞、铭类散文描摹物象生动传神,善于托人或物言志,注重挖掘道德和文学的双重价值;杂著类散文或富含学理,或寓意深刻,极有风致。有论者认为其创作成就不在曾巩之下。吕南公的诗歌创作题材丰富,其中以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最为人重视,具有一定的“诗史”价值。其诗歌艺术具有审美生活化倾向;且善于将赋和议两种手法结合起来,使叙事说理,摇曳多姿;诗歌语言平淡素朴,不假雕饰,能得陶诗风神。吕南公诗歌既带有时代特色,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宋诗史上理应有一席之地。
王安石义利观的“新义”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王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义利观  义利统一  以义理财 
描述:具有了鲜明的、与其他书斋理论家不同的实践特征,这也是其义利观的“新义”之所在。本文即是旨在阐明这种“新义”并就王安石义利观的当代价值进行探讨。本文首先探讨了王安石义利观得以提出的人性论基础和历史背景
困境·绝境·处境——王安石变法故事的当代讲述
作者:卢燕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变法  变法  故事  故事  现代性  现代性  人民  人民 
描述:代历史叙述的反思。本文首先以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的“宋代近世说”为切入点,考察了王安石故事在传统历史中何以被讲述成一个否定性故事的深层原因;继而进入现代历史的起点处,研究这个在传统历史中被否定的故事,如何被启蒙先驱梁启超重新讲述成一个朝向进步的肯定性故事;最终,在梁启超开启的现代叙述思路中,通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邓广铭四十六年中四写王安石这一事件,将对这个故事的追踪和研究落脚于对中国当代历史的讲述和反思。通过对这些“故事”的追踪研究,本文试图揭示不同时代故事讲述者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上个世纪一百年间中国所苦苦追寻的“现代性”所作的的思考,并通过对他们思考得失的再思考,来对中国自己的文明与来自西方的“现代性”文明之间的关系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回答,并在这一思考和回答中回应本文最核心的问题:在一个以“现代性”为主旋律的世纪及其以后的历史中,一个古老民族究竟以什么为核心力量,来担负起一个怎样的“现代中国”梦想?
汤显祖“临川四梦”当代戏曲改编的美学思考:以昆曲、粤剧、赣
作者:赵媚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戏曲改编  美学思考 
描述:的变化发展,密切关照现代观众的审美心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舞台技术,并由戏曲艺术的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的美学理念提供理论支撑,融现代审美理念与传统戏曲美学于一身。在戏曲美学和时代理念的双重审视下,戏曲改革才能走上艺术与市场双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