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心与践心—罗汝芳哲学思想研究
-
作者:王振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汝芳 赤子之心 孝悌慈 打破光景 修正
-
描述:和践履的双重指向都归结到“孝悌慈”上来,而“孝悌慈”之道德依据源自个体禀赋于天道的“赤子之心”,“见心”便成为觉悟世人、成就圣贤的重要环节。“见心”既有对本心的自信,又包含本心“不容己”要呈现自我的内在要求;本心的呈现既落实在“孝悌慈”等道德实践之中,又逻辑地包含体用贯通、身心合一、复以自知等理论内容;在此理论基础上,罗汝芳展开了对“现成良知”的修正和对效验光景的破除。阳明身后,学者对“良知”学说的理解异见纷呈;超洁者流于玄虚,猖狂者荡于情识。罗汝芳的哲学思想既是对阳明学的继承和发展,又表现出修正和救治心学流弊的理论关怀意识和社会担当精神。当“现成良知”缺乏真切工夫支撑,沦为流行光景和义理分解之对象时,罗汝芳转而以“赤子之心”为学术宗旨,以此弱化学者对“现成良知”的玩弄把捉。从理论建构层面,“赤子之心”具备“现成良知”的超越性和遍在性,不学不虑、当下呈现;从经验实践层面,“赤子之心”表现为孩提之爱亲、敬兄,原本自然平常的百姓日用都具有了道德价值依据。可以说,为克服后学流弊的各自缺陷,罗汝芳构建起“新的现成良知理论”。这种理论建构的修正意义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赤子之心”可以堵截积极用世者滑向“情识而肆”之路径,从天道落实的角度观照并统摄经验实践,避免其流于猖狂;另一方面,“赤子之心”必然落实在“孝悌慈”等道德践履领域,可有效防范义理分解者堕入“玄虚”,从工夫入手处确保义理分解不脱离日用常行。不论是陷入情识还是堕入玄虚,皆是对良知本体缺乏真切体认和工夫担保;前者从穿衣吃饭处追逐流行之光景,后者则陷入对良知本体的义理分解,成为空描画良知本身之效验。罗汝芳自觉承担了这一历史之必然,破除光景也成了他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罗汝芳的学术思想简易直接、圆融通透,既有热切的实践精神又不失理论上的哲学思考。他将高明融入庸常,又从庸常中挺立出道德的主体性,达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精神境界。当阳明学从义理分解之路径走到尽头时,罗汝芳完成了由超越向实践的“降落”,这种降落非但不是儒学的世俗化,反而是实现了儒学的“向上一机”。罗汝芳的哲学思想是—“道德形上学”之证成,他从经验实践层面完成了超越本体的落实和自我呈现,这不仅让形上本体富有生机,更为人伦实践注入道德属性并指明价值趋向。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它自身的实践意义,研究罗汝芳的哲学思想不仅对把握心学走向有重要意义,还在于它能为现代化背景下的儒学发展带来启发和思考,今天,我们在传统儒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若仅埋首于古纸堆中,而不能领悟儒学的生命情怀和人文精神,那么所谓的理论创造是否也会沦为一种需要破除的“光景”?或许,如何呈现儒学经典文献背后的道德主体性,如何挺立出“人”的价值指向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真问题。
-
范文澜、胡绳、刘大年与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建设研究
-
作者:赵庆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范文澜、胡绳、刘大年与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建设研究
-
公共利益不应是权力利益
-
作者:许建熔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共利益 权力利益 个人利益
-
描述:较国内外关于“公共利益”的学理之争,通过例举、分析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关于公共利益的法律规范,结合我国国内具体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试图对公共利益法律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后,从而尝试对公共利益立法做出一个初探,当然,公共利益立法的出发点和宗旨只有一个:坚决摒弃权力利益,严格区分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更好地保护个人利益。
-
改造与适应是人对自然的两种基本关系
-
作者:方玲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 改造 改造 适应 适应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
-
描述:改造与适应是人对自然的两种基本关系
-
SNARC效应是自动加工还是认知策略?:基于朝代刺激的研究
-
作者:李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SNARC效应 自动加工 认知策略 朝代刺激 编码策略
-
描述:,与实验三相同。实验阶段首先呈现记忆任务,接着呈现判断任务,然后检验被试记忆情况。 本研究结论如下:(1)朝代顺序能产生SNARC效应,说明存在心理时间线(2)顺序信息足够产生SNARC效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