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地区北泉板凳龙舞研究
-
作者:段晓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重庆北泉 板凳龙舞 文化象征
-
描述:多的有识之士来保护、发扬这一艺术形式,以期达到宏扬民族舞蹈文化的目的。本文主要由引言与四部分组成。引言主要介绍了板凳龙舞的缘起、研究目的及理论与现实意义、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研究的创新之处与拟以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二部分在中国龙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中国传统龙文化进行了梳理,阐释了龙与龙舞的联系、龙舞发展的历史流变。第三部分以中国龙舞的艺术特征与发展流变研究为背景,并结合文献参考与实际的民间调查,阐述了北泉板凳龙舞的发展源流,归纳、整理出板凳龙舞的基本动作元素、表演特征,并阐释了板凳龙代表舞蹈节目《龙舞闹春》的基本表现形式。第四部分在总结前几部分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北泉板凳龙舞的实地调研,总结出板凳龙舞表演所蕴涵的文化内含、象征意义,通过对中国龙舞艺术与板凳龙舞艺术特征的比较研究,展示出板凳龙舞整体、独特的表演风格与艺术价值。最后,针对板凳龙传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发展思路与想法,同时,罗列了北碚区区府、北碚区文化馆所提出的一系列整改、保护措施,以求北泉板凳龙舞得到更好的继承、保护与发展,艺术之旅永续。
-
滇西--莺歌海地区新生代盆地构造沉积耦合
-
作者:王国芝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滇西高原 新生代 碰撞 走滑张性盆地 走滑压性盆地 走滑盆地 盆地构造
-
描述:新生代以来,印度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对东喜马拉雅-缅甸构造结东南缘产生了长期和深远的影响.其中一种重要的影响形式就是:青藏高原东缘的桑达兰德(Sunda land)将沿红河左旋走滑断裂带向南东大规模的挤出和发生顺时针旋转-即大陆块体挤逸模式.盆地的沉积学和年代学研究表
-
相山地区后遥感应用技术示范研究
-
作者:张万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相山地区 多源地学信息 后遥感应用技术 铀资源勘查
-
描述: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认识,发现规律,并对得出的认识和发现的规律进行多维可视化分析和地学过程再现,为铀资源勘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山地区是我国目前最大最富的火山岩型铀矿田所在地
-
以鸟粪石形式从污水处理厂同时回收氨氮和磷的研究
-
作者:陈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氮磷回收 鸟粪石 缓释肥 氮磷污染
-
描述:富含氨氮和磷酸根,这为氮和磷的回收创造了条件。本文所研究的鸟粪石沉淀法即是一种可同时从污水中回收氮和磷的技术。 本试验采用化学沉淀法原理,向氮磷污水中投加含Mg2+和PO3-离子的药剂,使
-
纳米银胶及载银蒙脱石的制备与抗菌性能
-
作者:徐光年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纳米银 光还原 微波 电解 载银蒙脱石 缓释性能 抗菌
-
描述:展对具有强烈的广谱抗菌活性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纳米银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回顾了银系抗菌材料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银离子和纳米银的抗菌机理,阐述了纳米银抗菌活性具有形貌、尺寸和尺寸分布依赖性。银粒子的尺寸越小、分布越均匀,其抗菌活性越强。然后,就如何简单、快速、绿色合成小粒径且分布均匀的银纳米粒子进行了详细探讨。主要内容如下:分别以AgNO_3、[Ag(NH_3)_2]NO_3(AgNO_3与NH_3·H_2O反应)、不含NO_3~-离子的银盐与NH_3·H_2O反应制备的[Ag(NH_3)_2]~+络合离子水溶液为前驱体,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兼作还原剂和稳定剂,再加入少量的添加剂,通过紫外光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紫外-可见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以不含NO_3~-离子的[Ag(NH_3)...
-
江密峰至黄松甸段一级公路软土地区路基固结沉降特性
-
作者:李淼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江密峰至黄松甸 江密峰至黄松甸 公路路基 公路路基 软土 软土 固结沉降 固结沉降 草炭土 草炭土 淤泥质土 淤泥质土 井字沟 井字沟
-
描述:地处吉林省中部平原向东部山区的过渡区域,属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由起点向东地形起伏逐渐加大,路线所经地区下伏基岩主要岩性为燕山期花岗岩。路线通过区域主要为沼泽草炭土、淤泥质土、低液限粘土。无坍塌、泥石流
-
5-氟尿嘧啶/蒙脱石缓释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
作者:路新卫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蒙脱石 5 氟尿嘧啶 5 Fu/蒙脱石 正交设计 体外释药行为
-
描述:5-氟尿嘧啶/蒙脱石缓释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
化疗药物/蒙脱石缓释体系的制备和体外释放的研究
-
作者:宋云霓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蒙脱石 化疗药 缓释体系 溶液插层 体外释放
-
描述: 方法:本文采用溶液插层和熔融插层技术制备了两种口服抗肿瘤药物(枸橼酸他莫昔芬、依托泊苷)/蒙脱土缓释体系。并考察了不同的插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初始药物浓度等因素对MMT载药量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 spectrophotometer)、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再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考察制取的抗肿瘤药缓释剂型在释放介质中的释放规律来论证其是否能达到缓释的效果。 结果:结果表明,初始药物浓度对于MMT载药量有大的影响。在反应初始阶段,随着初始药物浓度的增大,MMT载药量大幅增加。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MMT载药量的增加幅度变的很小,说明MMT载药量是由MMT上可反应位点决定。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MMT载药量的影响不大。XRD证明药物成功地插入到MMT片层中,形成插层结构。体外释放实验表明,缓释体系的释放有单纯扩散和离子交换两种形式同时存在。TAM/MMT的溶液插层在酸性介质中有一定的缓释效果,但有一定的突释,且释放不能完全。TAM/MMT和VP16/MMT的熔融插层在蒸馏水中均能缓释且释放较平稳,但亦有突释现象,TAM/MMT基本能释放完全,VP16/MMT释放不完全,综合考虑,熔融插层的缓释效果好于溶液插层。 结论:MMT能作为化疗药的载体使药物达到一定程度的缓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