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09)
报纸(93)
学位论文(25)
图书(18)
会议论文(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19)
地方文献 (21)
才乡教育 (12)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1)
非遗保护 (1)
文化溯源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50)
2013(24)
2012(31)
2010(32)
2006(23)
2004(26)
1997(15)
1994(12)
1991(13)
1987(5)
按来源分组
其它(35)
抚州日报(3)
都市快报(2)
山东社会科学(2)
临川晚报(2)
当代儒学研究(1)
群言(1)
党员干部之友(1)
文艺理论研究(1)
桂海春秋(1)
日治时期佛教菁英的崛起 –以曹洞宗驹泽大学台湾留学生为中心
作者:大野育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曹洞宗  曹洞宗  佛教菁英  佛教菁英  台灣佛教中學林  台湾佛教中学林  台灣四大法派  台湾四大法派  驹泽大学  駒澤大學  南瀛佛教会  南瀛佛教會  反對迷信  反对迷信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描述:教育機構,台灣社會中僧侶的地位及素質普遍不高,進入日治時期後,日本佛教的傳入,使得台灣佛教(包括佛寺、齋堂以及民間信仰的寺廟)產生極大變化。日本佛教自明治維新以來,在各方面都不斷地進行革新,如:佛教組織的強化、系統化,僧侶教育上改採西洋式的教育方法等,因此逐步呈現帶有近代色彩「教團佛教」之面貌。台灣佛教被納入日本教團佛教系統內之後,也逐漸「組織化」與「系統化」,同時更確立了新式的佛教教育機構。在台灣佛教的蛻變期中,「佛教菁英」是新時代的佛教界知識份子,他們不但扮演日台佛教互動的溝通橋樑,同時也成為總督府宗教政策上的關鍵人物。本文以「佛教菁英」為主要探討的對象,尤其鎖定畢業於東京駒澤大學的台灣學生,藉由釐清他們的出現與崛起的經過,以分析日治時期台灣佛教環境的變化、日台佛教互動情形、總督府宗教政策以及佛教界關係等課題。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序論說明本文主旨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第二章為「日治初期台灣佛教的變化與佛教菁英的培養」,由日本佛教傳入台灣的角度切入,從台日佛教雙方立場的各種變化中,分析「佛教菁英」崛起的原因。第三章為「駒澤大學台灣留學生資料分析」,根據駒澤大學現存的學籍資料,統計日治時期就讀於駒澤大學的台灣學生總數,再由分析學生的出身背景了解台日佛教互動情形。第四章為「台灣佛教菁英的駒澤大學學習經驗」,由於日本佛教教育從明治維新以來,開始積極採取西式教育方式,系統化的建構由中學至大學之新式佛教教育機構,駒澤大學為日本佛教曹洞宗派的最高學府,它具備國內首屈一指的佛學課程和師資,透過分析課程和師資,可探知日治時期前往日本學習佛學的意義所在,以及返台之後「佛教菁英」所呈現的宗教思想與日本佛學教育之關聯。第五章為「台灣佛教菁英與台灣宗教關係」,主要探討「佛教菁英」返台後所參與的宗教活動,以及其所呈現的宗教改革思想,本章以「佛教菁英」發表於《南瀛佛教》的文章,以及相關著作為中心,分析「佛教菁英」返台後所扮演的角色。第六章為結論,綜合各章的分析探討,歸納出「佛教菁英」的崛起給予台灣佛教界的影響,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明初朱子研究
作者:郭锋航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初朱子  曹端  薛瑄  吴与弼  胡居仁  陈献章 
描述:,显现出明初理学的真实面貌和发展内在理路,为理解理学的转型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路径。在明初,程朱理学被独尊及南北学风相互激荡的格局下,理学发展一方面受到朱子的束缚,不敢逾越;另一方面,明初许多理学家
王安石《易》研究
作者:杨倩描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易》  《易解》  《荆公易解钩沉》 
描述:》同时流传。大致到清朝乾隆年间,王安石《易解》佚失。笔者钩沉辑佚,辑得265条散见于各书的《易解》佚文,汇编为《荆公易解钩沉》。尽管这些佚文大约仅相当于《易解》原书十分之一的数量,但却是研究王安石《易》
北宋老初探
作者:詹刚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文学  著作  心性  苏辙  王安石  《老子注》 
描述:。其中的“性”论基本上来自佛教,而修养论则多为禅宗止观说与庄子“坐忘”、“心斋”说的结合,其所追求的境界则多为庄与先秦儒家所追求的境界的融合。 北宋老除心性特征外,也有一些其它风貌。王安石与司马光
朱熹礼思想研究
作者:殷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思想  周礼  仪礼  礼记  祭祀 
描述:特征和个性。朱熹的礼思想以《仪礼》为本经,考证注重义理,强调因时制宜地践履。这些特点均是在朱熹与各学派的论争、激辩、批评、吸收中表现出来的,又鲜明地体现在朱熹的礼实践中。朱熹的礼思想充分展现
汉宋《孝经》论考
作者:罗圣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孝经》  谶纬  注疏  司马光  朱熹  陆九渊 
描述:孝經》學史的研究,本文探討由漢至宋《孝經》學史的發展。漢初因其政治與制度上的理由,《孝經》恢復先秦顯學的地位,影響往後的禮制與政治;佐以讖緯的興起,《孝經》與《孝經》讖緯的衍生說法,更是深植於民間風俗,是漢代《孝經》學的主流。關於漢唐之間的空白,本文利用《孝經注疏》,論證《孝經》是魏晉六朝時期,溝通名教與自然的重要根據;另一方面,經由唐代君臣的詮釋,《孝經》脫離了災異式的思維,又發揮其所本有的諫諍觀念。進入宋代,《孝經》對司馬光等人有特殊涵義,不過在疑經考辨的風氣之下,《孝經》的影響力與重要性逐漸衰微,即使後來有陸九淵等人的努力,《孝經》的衰落已無可挽回。
王安石与北宋道德性命
作者:徐丽丽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道德性命的阶段性,将王安石与北宋前期道德思想,以及同时稍后的道学派二程的关系总括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庆历新政派的名教重建与同时稍后的邵雍、周敦颐的内省修养,以庆历新政派与守旧派的名实之争为其思想矛盾
王安石庄思想研究
作者:秦羽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庄子  援庄入儒  宋代庄 
描述:的接纳和喜爱。综合诗文,王安石的庄思想是一个矛盾双方并包的有机整体,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一方面,王安石将庄子理解成圣人之徒,称其用心为圣人之心,这条庄儒学化的脉络,经其门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庄
陆九渊的孟思想研究
作者:韩丽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孟子  本心  义利之辨  发明本心 
描述:而来。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论述陆九渊的孟思想。首先,介绍陆九渊孟思想的形成,主要从时代背景、二程的影响,佛学的影响三个方面来介绍;其次,阐述陆九渊孟思想的主要内容,从本心、辨志、发明本心
论王安石学派的庄思想
作者:肖海燕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学派  王安石学派  王安石  王安石  王雱  王雱  吕惠卿  吕惠卿  陈详道  陈详道  思想  思想 
描述:义,进一步回顾、总结了学术前史,并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第一章主要分析了王安石学派的庄思想产生的思想学术背景,并总结出王安石学派解《庄》的主要特点。北宋时期,儒学获得新的发展,儒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