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50)
报纸(467)
图书(79)
学位论文(31)
会议论文(1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46)
地方文献 (380)
地方风物 (36)
才乡教育 (23)
宗教集要 (23)
红色文化 (21)
非遗保护 (12)
按年份分组
2014(237)
2012(134)
2010(157)
2009(119)
2008(112)
2007(95)
2005(46)
1997(31)
1990(15)
1959(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15)
上海戏剧(25)
中国戏剧(13)
南国红豆(11)
青年时报(9)
戏曲品味(6)
东莞时报(3)
飞·奇幻世界(1)
戏剧报(1)
粤剧研究(1)
论粤剧《》对明汤显祖《》的改编
作者:许嘉琪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粤剧  粤剧  明传奇  明传奇  改编  改编  经验  经验 
描述:》的改编情况之比较、改编汤本《》的成功经验等进行论述。
《牡丹亭》与《》形容词研究
作者:程建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形容词  语音形式  结构类型  句法功能 
描述:》形容词的结构特点。我们按照结构类别对《牡丹亭》与《》中的形容词做定量分析。《牡丹亭》与《》中的形容词非常丰富,复音词占有绝对优势。因为《牡丹亭》与《》中的多音节形容词结构
从《》到《》:汤显祖创作中“情”的演变
作者:李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怀疑  怀疑  确认  确认 
描述:》,好友帅机称其为“此案头之书,非台上之曲也”。万历十五年(1587),汤显祖开始将《》改编为《》。本文是对汤显祖处女作《》和“玉茗堂四梦”第一部《》的比较研究。笔者
明代《牡丹亭》批评与改编之研究
作者:陈慧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代  汤显祖  牡丹亭  批评  改编 
描述:改編者根據特定目的加以改編;而初興盛的評點也加入了討論的陣容,與諸評論家、改編者等共同匯聚形成《牡丹亭》的研究熱潮。《牡丹亭》引發的迴響廣泛且多元,其中最具研究意義的應屬批評(包括曲論、評點等)與改編,本論文即以此為主軸,透過分析、闡釋與劇作之實際比較,將研究焦點放在明代,探討明代《牡丹亭》批評與改編之內在意義與價值。本論文除了緒論與結論外,共分五章加以探討:
第一章:明代戲曲品評、序跋、筆記中之《牡丹亭》批評。此類批評主要關注重點落在《牡丹亭》敘事層面的探討以及戲曲音律的討論上。在敘事層面,曲評家們考索劇作本事來源、指出故事情節的奇特性,並致力於《牡丹亭》情觀的發揚。此外,引發明代曲評家最多批評的就是《牡丹亭》的音律,他們以為湯顯祖未能瞭解吳中音律,因此律拗韻雜,登之於場上難免拗嗓之弊。整體而言,明代戲曲品評、序跋、筆記等批評文字中對《牡丹亭》音律的高度關注,正反映出在晚明崑腔聲勢日益壯大的時代氛圍中,曲壇對於音律的重視以及以崑腔為正聲的要求標準;而對於《牡丹亭》敘事層面的探討雖已及於題材、主旨語言等問題的討論,但是其缺點是在情節結構與人物塑造方面之評論仍少,未能周全。
第二章:明代《牡丹亭》評點中呈現之批評觀。其關注重點主要在三方面,一是關於《牡丹亭》「情觀」的詮釋,指出劇中人物情深、情痴、情正的特質,探討《牡丹亭》複雜而深邃的「情至」主題;二是關於《牡丹亭》情節結構的分析,提醒讀者注意劇中梅、柳意象貫串全劇、緊密聯繫情節線索的功能,以及「針線」、「埋伏」、「照應」等結構概念;三是人物塑造方面的批評,強調《牡丹亭》劇中人物的個性化描寫與人物性格中包涵的複雜特質。基本上,明代《牡丹亭》評點因受形式影響,仍停留在敘事文學的論述範疇,對於與戲劇本質相關的問題如排場設計、關目設置之冷熱穿插等問題並未充分討論。
第三章:明代《牡丹亭》改編本之改編特色與得失。明代《牡丹亭》純粹改編本目前確實可知的有沈璟的《同夢記》與徐日曦《碩園刪定牡丹亭》,傳說中的「呂家改本」是否曾經存在則尚有疑義。沈璟改本以音律整飭為其修改目標;徐日曦《碩園刪定牡丹亭》對於原作文辭則幾乎沒有更動,只是單純地刪削齣目、調整情節次序,俾使劇作「縮長為短」,使冗長的劇作刪減為較適合演出的演出本。此外,明代已經出現的折子戲演出方式,也是改編形式的一種,在《牡丹亭》選齣中,改編現象較明顯的是《醉怡情》中收錄之散齣,此書所收四個《牡丹亭》散齣之所有改編作為均以情節集中、減少用曲數及加強舞臺效果為目標,強烈突顯戲曲之場上特質。
第四章:明代《牡丹亭》改評本之一:臧懋循《還魂記》之改編與批評。其關注點主要有二點,一是音律,其改編之音律標準雖然極大部分與沈璟《南曲全譜》相合,但是也有部分採用當時的時調新曲與南曲戲文的曲律習慣,表現出以當時吳中曲唱實際狀況為依歸的靈活態度;二是情節結構,臧懋循認為原作頭緒太多,情節之主題表現受到干擾,改編時須更動原作枝蔓鬆懈之處,他並且強調埋伏照應與情節合理性的重要,在批語中多次評論原作組織嚴密與否的問題。整體而言,臧懋循之改編與批評多以舞臺演出實際為考量。
第五章:明代《牡丹亭》改評本之二:馮夢龍《風流夢》之改編與批評。馮夢龍改評本不僅大刀闊斧刪改情節與曲文、調整劇本結構,並且多處以自己新作之曲文置換原作,使得劇作面目與原作有極大的不同。在音律方面,馮夢龍對戲曲音律重視的程度,比起臧懋循來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情節結構方面,馮夢龍與臧懋循同樣要求劇作須前後照應、針線細密、減頭緒、講求情節的合理性,故馮夢龍改本針對原作劇本的缺陷大幅度整編,使結構更合理簡練、更適於場上。馮夢龍的貢獻是充分認識戲曲作品的場上本質,將演出作為創作之最終目的,因此,在批語中可以看到其對於演出的提示,也可以看到有關場景的處理、服裝、佈景、砌末等方面的說明,可以說已經觸及了導演學的範疇。
在全面研究明代《牡丹亭》批評與改編之內涵意義與成就後,發現若將其研究成果置於戲曲理論發展史中審視,也具有特殊意義。綜觀明代《牡丹亭》相關之研究,不論是理論的批評或具體的改編,其內含之戲曲觀念從整體上看卻朝向同一個趨向發展,即更全面性地認識戲曲之藝術構成要素,認識戲曲本質特徵,其主要表現則為注重戲曲搬演的舞臺特徵與強調戲曲文學的敘事性。
明代有關《牡丹亭》之批評與改編,讓《牡丹亭》之藝術成就更為世人所了解,也為《牡丹亭》「經典」地位的建立貢獻了力量。今日《牡丹亭》的研究正蔚為風氣,承續著明代以來的討論熱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從歷史的眼光來看,許多課題的研究在明代開創,延續到清代、現代,有些仍然難以有一致的共識,有些則已獲得了解決,而明代《牡丹亭》的批評與改編,正是對於這部經典的研究的開端。
明金陵振吾刻本《南柯》考
作者:朱秋秀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南柯梦》  《南柯梦》  金陵振吾  金陵振吾  版本  版本 
描述:代以及其佛教思想,都有待进一步探索。
明末《牡丹亭》评点改编本研究
作者:郑晓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评点本  改编 
描述:手法,塑造出更为丰满而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出更为深刻的思想主题;此外,在场面...
百家诗选》研究
作者:徐兵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百家诗选》  唐诗选本  宋人选唐诗 
描述:图对《百家诗选》进行系统的探讨研究,文章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 引言,说明《百家诗选》的价值、研究现状及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选本概述与版本考略。介绍选本的一些基本情况及产生的时代背景
王安石《百家诗选》研究
作者:杨艳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唐诗选本  版本源流  编选特点  诗学价值与文献价值 
描述:了《百家诗选》所选诗人及所选诗歌的特点。第三,结合《百家诗选》的选诗特点,论述了该选本的诗学价值和在考证、校勘、辑佚等方面的文献价值。最后探讨了《百家诗选》的编选原则和编选特点对后世唐诗选本
百家诗选》与王安石诗学思想研究
作者:王洁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选本批评  编选体例  个案研究  地位与影响 
描述:证明诗选确为王安石所撰无疑。对其版本以及流传情况,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刘克庄《后村诗话》等进行了进一步的考证。并且就王安石《百家诗选》的选诗的好尚加以分析,从而探究诗选偏重中晚唐,多选
汤显祖“临川四梦”当代戏曲改编的美学思考:以昆曲、粤剧、赣
作者:赵媚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戏曲改编  美学思考 
描述:的变化发展,密切关照现代观众的审美心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舞台技术,并由戏曲艺术的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的美学理念提供理论支撑,融现代审美理念与传统戏曲美学于一身。在戏曲美学和时代理念的双重审视下,戏曲改革才能走上艺术与市场双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