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065)
报纸(1539)
图书(100)
学位论文(36)
会议论文(2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317)
地方文献 (330)
地方风物 (36)
才乡教育 (26)
红色文化 (23)
宗教集要 (22)
非遗保护 (10)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07(150)
2006(81)
1998(49)
1997(82)
1994(54)
1992(28)
1986(36)
1983(33)
1982(42)
1957(45)
按来源分组
北京档案(11)
写作(7)
新闻与写作杂志(7)
文献(7)
中华魂(2)
中国档案(2)
文谭(1)
文艺人才(1)
中外妇女文摘(1)
河南人民出版社(1)
小说论
作者:崔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  题材  题材  人物  人物  结构  结构 
描述:的命运都几经沉浮,历尽沧桑,其间的是是非非,臧否抑扬,至今还时时引发文坛上的论战风云。本文拟从当代文学中长期致力于乡土文学创作,颇有特色的作家的小说题材、人物、结构等方面来深入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小说的燕赵文化精神
作者:葛振江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  小说  燕赵文化  燕赵文化  北运河文化  北运河文化 
描述:。描绘、讴歌美好的生活,挖掘大时代与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展示充满诗情画意的乡风水色、世俗人情。乡土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即表现、赞颂人世之美,即人的美,乡土生活的美,风光景色的美。在艺术形式上
民俗文化视阈下的乡土小说
作者:许佳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描述:字的乡土小说创作和一整套完美的乡土文学理论构建了自己独居风采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林斤澜曾赞颂他:“写的是古朴的风俗,却永有清新的芬芳,写的是那一块贫穷苦难的乡土,读来却体贴心甜。”的小说
异曲同调的田园牧歌:汪曾祺与小说创作比较
作者:朱妍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汪曾祺    田园乡土小说  比较研究 
描述:作家——汪曾祺与,进而引出本文的研究思路。正文部分由三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从题材选择、思想主题、人物形象三个角度对汪、二人相同的创作取向进行比较分析。共有三小节:第一节,相同的题材选择;第二节
铭的散文
作者:骆明堂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散文创作  香港文坛  时代感 
描述:知之甚少,故笔者将对其散文进行多方面的解读评价。铭的散文以短小精炼著称,在有限的“框框”里,他尽情地任由文思上天入地、出入中外古今。他的散文内容博杂,文思敏锐,无论是怀人忆旧还是道古论今,都满载
武三部六病学说思想研究
作者:李建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部六病学说  辨证论治  协调疗法 
描述:‛、三才模式和阴阳五行等。 5.走访武先生的弟子,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更直观了解三部六病学说形成的背景,其学说临床实践情况和目前学说的发展情况。 结 果:三部六病学说是武先生毕生研究《伤寒论
唐时期台湾《传记文学》建构的“大陆映像”研究
作者:蔡珊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记文学》    大陆映像  两岸关系 
描述:多样化。唐时期台湾《传记文学》如此建构大陆形象与多种因素有关。客观环境、作者群体以及主编唐对历史真实的追求是所建构的大陆形象呈现三个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唐时期台湾《传记文学》建构内容
论《邯郸
作者:魏攀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邯郸  《邯郸  思想内涵  思想内涵  审美追求  审美追求  当下意义  当下意义 
描述:计、人物构造、语言风格方面的比较分析,汤显祖的《邯郸》不仅发展了《枕中》的原有蕴涵,而且完成了自身意义的表达。第二节是对黄粱梦这一典故从《枕中》到《黄粱梦》再到《邯郸》的嬗变梳理
论粤剧《紫钗》对明汤显祖《紫钗》的改编
作者:许嘉琪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紫钗  紫钗  粤剧  粤剧  明传奇  明传奇  改编  改编  经验  经验 
描述:》的改编情况之比较、唐涤生改编汤本《紫钗》的成功经验等进行论述。
《南柯》《邯郸》疑问标记研究
作者:李燕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疑问标记  疑问代词  疑问副词  疑问语气词 
描述:,试图对明末疑问标记的使用和发展概貌做一整理,期冀对近代汉语疑问标记研究做一填补。凡在某一情况下能单独负载疑问信息的语言成分(包括语音),称为疑问标记。汉语疑问句的语法标记包括:疑问语调、疑问语气词、疑问词语、疑问句句法结构,这些标记负载疑问信息。这四种疑问标记中,疑问语调分布最广,它可以出现在一切问句中,负载的疑问信息却最空泛。问句中无其他疑问标记时,疑问语调必用,且单独负载疑问信息,必须运用疑问语调的疑问句,一般情况下只有是非疑问句(只以疑问语调为疑问标记,不使用其他疑问标记),其他疑问句可用可不用。因为疑问语调负载的疑问信息较空泛,所以文章疑问语调不做论述。“二梦”中单独由疑问代词(数词)做标记的疑问句725例,单独由疑问副词做标记的116例,单独由疑问语气词做标记的74例,疑问语气词与疑问副词配合使用的情况有31例,疑问语气词与疑问代词及其短语结构配合使用的有48例,疑问代词与疑问副词配合使用的有3例,由固定句式做标记的12例,由敬语做标记的4例,没有任何疑问标记的41例,共有疑问句1054例,有疑问标记的1013例,占“二梦”疑问句总数的96.110%,其中有82例使用了两种疑问标记,占有疑问标记疑问句总数的8.095%,915例使用一种疑问标记,占有疑问标记疑问句总数的90.326%。在这1013例有疑问标记的疑问句中,单独由疑问代词做标记的疑问句占71.570%,单独由疑问副词做标记的占11.451%,单独由疑问语气词做标记的7.305%,单独由疑问句式做标记的占1.185%,由敬语做标记的占0.395%,疑问代词做标记占绝大数。“二梦”中疑问代词(数词)可以分为“怎”字系(235例)、“何”字系(250例)、“那”字系(58例)、“多”字系(13例)、“甚”字系(100例)、“几”字系(25例)、“谁”字系(91例)六个系统,共有用例776例,可以构成特指疑问询问人、物、处所、原因、方式方法等,也可以构成反诘疑问,询问事理。“怎”字系、“何”字系疑问代词用例较多,各占30.283%、32.216%。“二梦”疑问副词系统分为“其”(3例)、“岂”(13例)、“莫”(10例)、“怕”(6例)、“敢”(“敢则是、敢便是”23例)”、“可”(58例)、“还”(8例)、“难道”(25例)、“得非(得无)”3例、“独”(1例)十个子系统,共有用例150例,其中“可”占比例较大,占38.667%。它们主要帮助构成测度疑问、是非疑问和反诘疑问,也可以构成特指疑问和选择疑问,但是用例较少。“二梦”中疑问语气词系统分为文言疑问语气词和近现代疑问语气词系统,其中文言疑问语气词包括“也”(30例)、“乎”(34例)、“否、未、无”(5例)3个,近现代疑问语气词包括“么”(50例)、“来”(10例)、“那”(5例)、“罢”(1例)、“不成”(1例)、“呵”(4例)、“哩”(7例)、“呢”(6例)8个,用例153例,“也、乎、么”是该系统的主力军,各占19.608%、22.222%、32.680%,其中有31例与疑问副词配合使用,48例与疑问代词配合使用,构成疑问。其可以出现在特指疑问、是非疑问、选择疑问、反诘疑问、测度疑问等句类中,灵活多样。除此,“二梦”中有表示选择疑问的“是不是……?”、“是……还是……?”、“是……是……?”、“是……?……?”“……也是……?”、“……?……?”“V得?V不得?”、“V也不V?”、“V不也V?”9种句式12个例子,可以说选择疑问句的句式都得到了体现。另外,以“尊、高、贵”等敬语构成询问,“尊、高、贵”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疑问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