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328)
期刊文章(1786)
图书(66)
会议论文(27)
学位论文(2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021)
地方文献 (132)
地方风物 (26)
宗教集要 (16)
才乡教育 (15)
非遗保护 (10)
红色文化 (9)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1097)
2013(161)
2012(312)
2011(282)
2010(456)
2009(277)
2008(187)
2006(70)
2000(80)
1973(6)
按来源分组
上海证券报(11)
淮北日报(8)
经济日报(8)
商丘日报(7)
科技日报(4)
金华日报(3)
蜜蜂杂志(2)
中国市场(2)
高中生之友(1)
课堂内外(初中版)(1)
谦益诗学研究
作者:杨连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谦益  诗学  文学研究  竟陵派  汤显祖  公安派 
描述:谦益的诗学理论具有系统性,它的确立经过了一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前后“七子”诗派对早年谦益的诗学祈向影响甚巨,使他一度沉迷于其中,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谦益把早期的诗歌
土壤天然释光测量方法在相山铀矿的应用
作者:白雪源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壤天然释光  土壤天然释光  相山铀矿  相山铀矿  释光剂量仪  释光剂量仪 
描述:释光曲线进行解释,确定了本次试验的部分测量参数。共计样品个数为210个,测量样品数为538个。并且与其他的放射性方法做了比较。本论文经过室内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相山铀矿区上方存在释光高值
王安石的哲学思想与《经新义》
作者:胡金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人性论  人性论  经新义》  经新义》  《字说》  《字说》 
描述:本身就是一个内圣外王并重的体系:既将德性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注重对功利主义的追求,这是王安石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本质特点。王安石的哲学思想是以“道”为本体的思想体系,王安石提出了“法其意”和“道之全”的思想。“法其意”就是要效法其精神实质,所以形式上可以而且必然与先王不同,王安石以此强调了“变”的思想。“道之全”与理学家以五常为道本体的体系有很大不同,王安石以“道之全”的思想为指导主张公开吸收佛道诸子百家的思想,王安石从“惟理之求”和“合吾心者”的标准出发,挣脱了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因而王安石所确立起的道不仅仅包括了一些道德伦理的内容,而且还有功利主义的因素。王安石的道本体作为最高的范畴表现在万物之中的人身上,就是人性。与王安石的道本体相对应,王安石人性论的内涵中既有德性的一面,又有智性的一面。...
经新义》与王安石新学的形成
作者:吴依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经新义》  王安石新学 
描述:本,教導士大夫明瞭經義,推行治道。晚年強調透過字的拆解,即能明瞭經典的義理,將訓詁與義理結合。《經新義》並非是完全自出新解,注解時以己意為取捨,將自己的注解提升到漢、唐舊注的地位,不像《五經正義
曾巩研究
作者:章子英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曾巩研究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铀成矿古水系统研究——以江西相山、广东
作者:孙占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铀成矿古水系统研究——以江西相山、广东
《吴吴山妇合评本牡丹亭》评点研究
作者:李芸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吴山妇合评本牡丹亭》  评点  研究 
描述:了进一步的解读。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从版本入手,胪列收集到的《吴吴山妇合评牡丹亭》六个版本的概况,列表比较了梦园本和清芬阁本的差异之处,找出其共同的原本康熙三十三年的梦园本,并分析其存在差异的原因
吴吴山妇评点《牡丹亭》研究
作者:谢超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吴山  《牡丹亭》  批评研究 
描述:归纳和总结,围绕《吴吴山妇合评<牡丹亭>》展开,共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论述本论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和创新点;第一章着重介绍清康熙年间著名的戏曲评论家吴吴山及先后与吴山约为
生态翻译视角下《牡丹亭》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作者:姜琳园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翻译理论  三维转换  《牡丹亭》  英译本 
描述:生态翻译视角下《牡丹亭》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大年史学研究
作者:黄广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年  中国近代史  阶级斗争观点  解释体系  当代史学 
描述:吸引之时,在他们身边却又有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迅速成长起来,这一群体则是以大年、胡绳为代表的第二代马克思主义史家。这一代史家把学术作为一种志业,他们的学术历程和学术命运与新中国五十年风雨历程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