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35)
报纸(1569)
图书(132)
学位论文(38)
会议论文(1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183)
地方文献 (160)
红色文化 (18)
才乡教育 (13)
宗教集要 (8)
地方风物 (7)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382)
2013(146)
2012(295)
1997(64)
1988(36)
1984(29)
1982(44)
1960(11)
1950(4)
1934(6)
按来源分组
文艺理论与批评(19)
抚州地方史志通讯(4)
今晚报(4)
新湖南报(4)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3)
河南省政府公报(2)
江苏物资(2)
宁波时报(1)
中国出版(1)
聊城地方史志(1)
吕惠研究
作者:郭尚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吕惠  北宋文学  王安石变法  诗歌创作 
描述:吕惠研究
虞集研究论稿
作者:姬沈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虞集  诗歌  散文  元代  文学思想  学术思想 
描述:《虞集研究论稿》一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论述虞集生活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延祐、天历年间,一方面,仁宗、文宗等继世祖之后再行“汉法”,重振儒学,恢复了中断近八十年的科举取士制度,使社会上出现了前所未有
王安石诗歌论稿
作者:李唐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歌  文学研究 
描述:王安石的诗歌创作,以他独具个性的大政治家、思想家而兼杰出诗人的特有的艺术风貌,区别于前代诗人和同代诗人,卓立于宋代诗坛。 在中国诗歌史上,由“唐音”嬗变成“宋调”,王诗也以此起了重要的枢纽与奠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宋诗的面目。 关于王安石诗歌,前人和时贤... >> 详细
赵长词研究
作者:杨乐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赵长  词体  古代文学 
描述:料,再结合作品中所反映的情况,对赵长所处的具体时代进行了基本的考证,得出他的生活年代大约在北宋末南宋初,即徽宗(1101-1125)、钦宗(1126-1127)朝,南宋高宗(1127-1162
临川二谢诗歌论稿
作者:田艳莉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逸  谢薖  黄庭坚 
描述:实地考察其诗歌的本来面貌。但是抛开江西诗派成员这一限定不等于否定二谢诗歌与江西诗派之间的关系,本文仅仅是想从另一角度,在没有任何预设的前提下审视二谢诗歌。本文将二谢诗歌的主题概括为五点——寄赠送别、咏物怀人、慨叹不遇、昭示闲适、醉心佛禅。在诗歌的审美特质上,以往人们多关注二谢作为江西宗派成员所体现出的江西宗派的诗歌特征。但实际上,二谢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将其概括为四点——语言浅近质朴,意象清新明丽,情感轻快、感伤兼有豁达,表达有直露亦有婉转。
赵长《惜香乐府》的句法研究
作者:赵惠岩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词  句法结构  句法 
描述:生亚先生的《古代诗歌语法》(2004)以及李林先生的《古代汉语语法分析》(1996)中的语法理论,以赵长《惜香乐府》339首词为研究对象,对其句法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旨在调查赵长词句法结构
贵族才子赵长和他的《惜香乐府》
作者:王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赵长  赵长  《惜香乐府》  《惜香乐府》  俗化  俗化 
描述:香乐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通过对《惜香乐府》第三卷中一段附录以及他与别人酬唱之作等作品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推断出,赵长是北宋末南宋初人。在那个时代,赵长度过了他飞扬
略论赵长词与宋代俗词的发展
作者:陈庆凌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赵长  赵长  俗词  俗词  元曲  元曲 
描述: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及杨海明撰写的《唐宋词史》等对于赵长词都未曾提及。一位在《全宋词》中存词339首的词人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却总是被评论者忽略不计,这一现象本身就非常值得我们研究。产生这一现象
汉至清代《考工记》研究和注释史述论稿
作者:张言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考工记》  《周礼》  注释 
描述:的最早的科学技术和工艺美术的原始文献,给予高度评价。科技史、工艺美术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的学者,以及文物考古专家常常引用《考工记》的记载作为其研究课题的必要文献凭证。《考工记》的文本晦涩艰深,庶称难读。而作为儒家经典《周礼》的一个组成部分,《考工记》自东汉以来历代都有学者为其训诂注疏、阐发义理、绘图解说。它们构成一张错综纷繁的解读之网,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和利用《考工记》时必须取资借镜并且无法忽略跨越的文献资料的宝藏。本文即以汉至清代《考工记》注释和研究情况作为研究目标,希望对清末以前《考工记》的注释和研究史进行一次全面的、科学的、富有批判性的考查和梳理,从而为对《考工记》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夯筑一个坚实可靠的平台。内容主要是评析汉唐、宋元明、清三个时期《考工记》训诂、疏证、阐义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和学风,重...
从互性理论谈《牡丹亭》中互符号的翻译
作者:林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研究  符号  符号  文本  文本 
描述:的关系以及阐释文本的内涵。 英国学者哈蒂姆与梅森将互性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为翻译研 究提供了新方法,打开新视野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本论文为探索性研究,借助于互性理论中对符号这一术语的 界定并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