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11)
学位论文
(10)
图书
(8)
报纸
(3)
会议论文
(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1)
地方文献
(3)
按年份分组
2013
(8)
2012
(11)
2011
(10)
2008
(5)
2006
(5)
2003
(1)
2002
(5)
1992
(1)
1987
(5)
1980
(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15)
文学评论
(3)
周易研究
(3)
文献
(1)
读书杂志
(1)
天府新论
(1)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汉学研究
(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流行歌曲(艺考)
(1)
相关搜索词
奎章阁
元代
大儒
史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元诗
转向
版刻
危亦林
禅学
图学家
南方
刘将孙
元诗四大家
吉林省
墓葬形制
创作背景
发展趋势
元代文学
和会朱陆
元代诗文
哲学思想
四大家
发展与创新
唐宋八大家
文学综合集
文学
行草
辞赋
创作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元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奎章阁文人辞赋研究
作者:
侯慧慧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奎章阁
辞赋
虞集
描述:
及后来在明初文坛有着举足轻重力量的一批文人,在
元代
文坛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奎章阁文人集团对于
元代
文学的鼎盛和文风的确立居功至伟,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不可磨灭的重大影响。在把握
元代
文学鼎盛时期的文风和
虞集《姚天福神道碑》及其书法研究
作者:
柴秀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虞集
奎章阁
书法史观
艺术风格
描述:
集都知之甚少,本论文欲对《姚天福神道碑》的文献价值,及其书者虞集的师承交游、书法史观和书法风格等进行探讨,以期填补
元代
书法史的一些空白。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姚天福神道碑》碑文进行介绍
虞集书学思想及书法实践研究
作者:
谭国亮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虞集
理学
书法实践
奎章阁
描述:
”,“古隶为当代第一”。今人对此或不甚称赏,但在元中期他是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则是历史的真实。本文欲就虞集的书学思想及书法实践来探讨虞集在元中期书坛的地位。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元代
理学的发展
何中的生平与社会网络
作者:
腰蓝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何中
江西
士大夫
交游
描述:
进了
元代
初期江南文坛的发展和繁荣,丰富了当时的文化内容。
何中的生平与社会网络:入元以来江西士大夫群体研究管窥
作者:
腰蓝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何中
江西
士大夫
交游
描述:
进了
元代
初期江南文坛的发展和繁荣,丰富了当时的文化内容。
陆学为体,朱学为用:从「工夫」论吴澄
作者:
吴致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吴澄
理学
心学
工夫
工夫论
描述:
入陸的形成過程。第四章,筆者要解釋吳澄思想中「格物窮理」的問題,研究他如何將「格物窮理」的工夫納入陸學的心學體系之中,並且簡單論述與吳澄並列為
元代
「和會朱陸」兩大代表學者的鄭玉,以凸顯吳澄思想的特色
虞集研究论稿
作者:
姬沈育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虞集
诗歌
散文
元代
文学思想
学术思想
描述:
《虞集研究论稿》一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论述虞集生活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延祐、天历年间,一方面,仁宗、文宗等继世祖之后再行“汉法”,重振儒学,恢复了中断近八十年的科举取士制度,使社会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治大兴的局面;另一方面,元廷又始终不愿放弃种族特权政策。元廷这种双... >> 详细
吳澄《道德真經註》研究 ──兼論理學與老學的交涉
作者:
劉怡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吳澄
道德真經註
理學
老學
儒道會通
描述:
儒道關係。因此,如果我們能站在老學的立場考察理學與老學交涉的情況,將可以進一步清楚地瞭解老學思想在歷史的縱深發展脈絡裏所呈現的圖景,有助於宏觀而立體地建構中國學術思想流變洐嬗的完整面貌。吳澄為
元代
虞集诗文研究:学术主张与情感积累的寻绎
作者:
吴琼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虞集
南人
生平叙介
学术主张
情感积累
描述:
虞集的生平,其次便是點校、爬梳與解讀文本,再者便是整理、分析與綜合散見於各種的
元代
文學史、詩歌史、學術專著與期刊論文之虞集相關論述,以作為本文的研究背景。
在掌握虞集的生平與解讀文本的過程中
吴澄的政治经历及其思想
作者:
孟凡明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澄
吴澄
政治经历
政治经历
治国思想
治国思想
四等人制度
四等人制度
道统
道统
元代
元代
描述:
主线,来剖析吴澄的这四次京师之行的背景、经过以及结果。本文的第二章,从吴澄为什么提出应该由儒生治理国家开始,逐步分析吴澄的这种思想产生的历史源泉以及儒生应该如何治理国家。第三章,主要讲述吴澄对
元代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