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理解与融通:论王安石的调和思想及其影响
作者:李方泽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佛教  佛教  王安石  王安石  关系  关系  宋代学术  宋代学术 
描述:该文认为,宋儒与佛教多有关联,然独有王安石和佛教的关系与众不同.其他理学家都是出入佛老又归宗于,而王安石却是终其一生都对佛教有着同情的理解,他不仅不象其他理学家那样排佛,反而主张调和、融通儒两家
土壤天然热光测量方法在相山铀矿的应用
作者:白雪源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壤天然热  土壤天然热  相山铀矿  相山铀矿  光剂量仪  光剂量仪 
描述:光曲线进行解释,确定了本次试验的部分测量参数。共计样品个数为210个,测量样品数为538个。并且与其他的放射性方法做了比较。本论文经过室内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相山铀矿区上方存在热光高值
郑玄《周礼注》词义训研究
作者:焦美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郑玄  《周礼注》  词义训 
描述:成就。以往的学者对郑 玄注关注颇多,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研究《周礼注》,其中不乏对 其词义的关注,而对词义训的研究并不深入。 本文将郑玄《周礼注》所词义分为固定义和临时义,并按照词训、 语训
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以明罗汝芳为例
作者:黄漫远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中后期  书院教师  教师角色  儒学平民化 
描述:代和自身职业发展需求,适时改变教师角色过程,并提出了对当今教师角色扮演的一些思考。第一部分通过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相关概念界定,指出以往学界在书院教师角色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空白,并且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部分叙述了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的发展脉络,并对比了明初和明中后期书院教师在角色扮演上存在的不同,认为由于儒学平民化的纵深发展,使得书院教师在积极思考角色的变化。第三部分介绍了罗汝芳的书院教师生涯,并从四个方面总结了罗汝芳在担任书院教师期间所做的四个角色变化。最后,本文总结了明中后期书院教师角色演变的原因,并分析了教师角色演变的时代意义及对当今教师职业角色扮演的启示。
北宋学道论研究: 以范仲淹、欧阳修、卲雍、王安石为探讨对象
作者:林素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儒学  道论  范仲淹  欧阳修  卲雍  王安石 
描述:時趨進。這也是這個時期論道風氣盛行的最直接原因。第二、學之內對「道」的詮釋,可謂議論紛紛,絲毫沒有定於一尊的意思。即使是王安石《三經新義》頒行,作為舉業準式,異「道」之論仍然不絕。第三,值得留意
人间佛教的现实展开:以山东正觉寺仁炟法师为例
作者:吴小丽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仁炟法师  人间佛教  人间净土  正觉寺 
描述:的学说理念,并重申了佛陀“以戒为师”的教诲。他通过著述和讲座,在理论上丰富和推动者佛教思想尤其是禅宗思想的发展;在实践上,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以艰苦的修行匡正佛教正信,以慈悲仁和宣传佛法理念,以血书丹心恢复佛教道场,通过种种努力达到人间净土的目的。这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也是人间佛教的必然趋势。文章除去绪论和结语外,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为人间佛教发展回溯。介绍了人间佛教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并以太虚、印顺和赵朴初为例,梳理了人间佛教理论的脉络。第二章为仁炟法师“人间佛教”的思想特征。仁炟提出了“正信”、亲近“善知识”的佛教信仰,“慈悲心”“菩萨行”为核心的佛教修行,以及对道信大师“一行三昧念佛”的禅净双修法门的继承。第三章介绍了仁炟法师“人间佛教”的实践。仁炟以恢复建设正觉寺为契机,开展人间净土的建设,以朝山苦行为修行方式,并通过多种方式和驱动弘扬禅宗。
5-氟尿嘧啶/蒙脱石缓释制剂的制备及体外药行为研究
作者:路新卫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蒙脱石  5  氟尿嘧啶  5  Fu/蒙脱石  正交设计  体外药行为 
描述:5-氟尿嘧啶/蒙脱石缓释制剂的制备及体外药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