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对儒家的回应
-
作者:左国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仁义 齐物 回应
-
描述:之道的质疑。第四章分析庄子回应儒家的理论基础,主要分析了“齐物论”的含义以及由此导出的治天下的主张。本文认为,由于庄子认为任何人的认识都没有普遍性和确定性,因此,世上不存在一个唯一的标准,不仅儒家的思想
-
论王之道的词
-
作者:冯浩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相山词 题材 风格 清丽 沉郁
-
描述:且均有各自的面貌特征。由这些题材引发,相山词的风格 特点主要呈现为两种面貌:一为清丽淡雅,一为沉郁。围绕着这些问题,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章主要介绍王之道的生平和思想,和南宋初期王之道其人所处
-
王之道及其词研究
-
作者:刘景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之道 相山词 思想内容 艺术成就 历史地位
-
描述:评价了王之道词的艺术成就和应有的历史地位。全文主要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前言。简要阐明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对王之道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选题研究的内容要点作了说明。 第二部分 王之道及《相
-
王安石的内圣外王之道思想研究
-
作者:牛绍忠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新学 内圣外王 致一 尽性 循礼乐 推己及人 理想人格 王霸礼乐行政 道德性命
-
描述:部分为序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缘由、意义和价值; 第二部分交代了北宋的社会背景及王安石的一些基本情况,并对他内圣外王之道的主要思想渊源作了介绍; 第三部分从王安石内圣外王思想
-
论陈景元治国之道
-
作者:王福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陈景元 陈景元 治国之道 治国之道
-
描述:。本文在卿希泰先生研究的基础上,对陈景元治国思想作一些分析。
-
论儒家目的论伦理学的定位--以朱熹和陆九渊为例
-
作者:高煜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德行伦理学 宋明理学 道德实践 目的论伦理学 朱熹 陆九渊
-
描述:連結。因此,筆者認為,如果要回復儒家理論的說服力,應該要能夠與過去「內聖外王」與「天人合一」的思想作出切割,這樣才能保留儒家理論的特色,同時與當代思潮接軌,甚至為現今的社會提出指引。
本論文
-
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司马光政治哲学研究
-
作者:尹佳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司马光 政治哲学 儒家 《资治通鉴》 王安石
-
描述:,在熙宁以前就已经形成了对旧体制进行改革的想法。但他不赞成激烈的变法,而是主张渐进式的因革损益,在肯定宋初体制的前提下进行除弊的工作。司马光与王安石的政治分歧,不是两条根本路线之间的对立,而是儒家阵营
-
从《礼记》阐述的音乐形式论周代社会的政治内涵
-
作者:刘健婷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记》 周礼 礼乐制度 儒家 《乐记》
-
描述:是儒家治政的信条,音乐作为独特的手段,因其“移风易俗”的显著功效而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通过探讨《礼记》记载的音乐形式,综述音乐在周代政治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并以此揭示周代音乐
-
论曾巩的儒学思想和散文创作——以与儒家经典的关系为中心
-
作者:闫树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儒学思想 儒学思想 散文 散文
-
描述:明儒家经典,论治道必本于正心诚意,论礼乐必本于人之性情,论学必本于务内,论制度必本于三代之法。 在论证过程中,本文首先从宏观的时代背景入手,以为宋儒(石介、欧阳修、曾巩)回向三代的政治设想
-
晚周礼的文质论
-
作者:梅珍生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周 礼 儒家 道家 文质 礼的形式 礼的本质 人的本质
-
描述: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它脱胎于原始宗教禁忌,又是对宗教禁忌的包容性超越.它既包涵了"敬鬼神"的神灵崇拜内容,又有着规范人类群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往的原则的人文内涵.春秋战国时期,既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礼乐文明的奥旨得以充分阐扬的时代.当时杰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