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安石与佛教
作者:张煜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佛教  佛教 
描述: 士大夫的迎拒关系,及对中国文化所带来的影响。 首章在一个比较宏观的背景下,对宋代、尤其是北宋佛教发展所出现的新 趋势作了一番概述。其中包括:宋代帝王对佛教的态度,与前代帝王
王安石与佛教关系研究
作者:邱海燕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佛教  佛学知识  儒学 
描述:来看他与佛教的关系并非一句简单的界定所能描述的。所以笔者首先从王安石的佛教背景入手来分析王安石的佛教因缘、佛教态度、佛教知识,为了行文方便将其佛教态度分成三个时间段加以解构。清晰认识王安石的佛教态度
王安石与《维摩经》、《楞严经》关系研究
作者:陈丽婷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佛教  《维摩诘经》  《楞严经》 
描述:背景下,佛教对王安石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其与浮屠的交往、及其大量地研读佛典。特别是其诗歌创作所受佛教影响来看,其中《维摩诘经》、《楞严经》与王安石的关系最为密切,影响也最为明显。前者对王安石的影响
论陆九渊对佛教哲学的融摄
作者:周叶君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佛教哲学  中国哲学 
描述:把在孟子那里主观内在、仅仅作为道德判断主体的心,变成宇宙和人伦道德的本体。但是他所说的心与禅宗的心在内涵上有着本质区别,他所说的心不是指超越的佛性而是现实的伦理;进而其具体操作,价值取向也与佛教
理解与融通:论王安石的儒释调和思想及其影响
作者:李方泽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佛教  佛教  王安石  王安石  儒释关系  儒释关系  宋代学术  宋代学术 
描述:该文认为,宋儒与佛教多有关联,然独有王安石和佛教的关系与众不同.其他理学家都是出入佛老又归宗于儒,而王安石却是终其一生都对佛教有着同情的理解,他不仅不象其他理学家那样排佛,反而主张调和、融通儒释两家
日治时期佛教菁英的崛起测试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曹洞宗  曹洞宗  佛教菁英  佛教菁英  台灣佛教中學林  台湾佛教中学林  台灣四大法派  台湾四大法派  驹泽大学  駒澤大學  南瀛佛教会  南瀛佛教  反對迷信  反对迷信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描述:日治时期佛教菁英的崛起测试
论汤显祖文艺的两重性
作者:张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文艺  文艺  言情  言情  澄情  澄情 
描述:”,通过批判现实黑暗,拆穿人生如梦、官场如梦,以现实主义文学为基本取向。“言情”、“澄情”这两种倾向看似对立,然正是这“看似对立”,引出了本文的立论基点:汤显祖文艺的两重性。关于这一论题,本文分为三个部
论汤显祖的戏曲
作者:郝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  《牡丹亭》  艺术风格 
描述:社会思潮上。三,长期以来论者只停留在对汤显祖 的戏曲理论中单一概念如“趣”之类的简单阐述和对汤显祖戏剧理论 的粗略概括及翻译上,没有将汤显祖的戏曲理论与作品全面结合起来 研究。 汤显祖的剧作是汤戏曲
论胡应麟的唐诗
作者:骆锦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唐诗  诗学观念  本质特征 
描述:记。然而,胡应麟并不是前后七子格调论唐诗学的附庸者,他的唐诗有其独特性。 在唐诗审美方面,胡应麟以“体格声调、兴象风神”突出格调的同时,对性情、神韵同样十分重视,其诗论不仅是对明格调
汤显祖“至情”文论研究
作者:公维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至情  文论 
描述:感缺失的当下,研究汤显祖的文论除了其理论本身的价值外,其现实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试图通过汤显祖“至情”文论的研究,找到能滋补当下情感缺失的理论根源。本文前置绪论,后置结束语,正文共分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