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110)
期刊文章(1517)
学位论文(39)
会议论文(28)
图书(1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593)
地方文献 (61)
宗教集要 (18)
地方风物 (14)
才乡教育 (9)
红色文化 (8)
非遗保护 (6)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4(333)
2009(320)
2008(302)
1937(15)
1936(26)
1935(14)
1934(13)
1931(12)
1930(21)
1929(5)
按来源分组
司法公报(20)
司法行政公报(13)
解放军报(11)
河北省政府公报(7)
福建省政府公报(5)
大理文化(2)
共产党员(2)
词学(2)
信息与电脑(1)
文史博览(1)
芳仁学思想研究
作者:朱洁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求仁 
描述:体的展开过程,仁学思想所体现的境界是“万物一体”。罗芳“求仁”的途径是以“一切放下”、“戒慎恐惧”、“当下反求”的无工夫为工夫为特色。泰州学派原本是儒家学派,罗芳认同孔孟以孔孟仁学思想为宗旨
泰州学派罗芳思想研究
作者:谢旭彤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泰州学派  良知  赤子之心  破光景   
描述:顺适当下。借破斥“光景”,罗芳开出了无执的、活泼泼的精神境界。罗芳认为,《大学》、《中庸》的精义全从《周易》生生一语变化而来。因之,他以《易传》的生生不息观念来解释《大学》。在他看来,生命
《周礼》注训诂研究
作者:郭常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校勘  训诂术语  因声求义 
描述:古代社会礼俗的重要资料,对后世训诂研究有深 远影响,后代学人对玄的训释之学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玄注的《周礼》是东汉《周礼》研 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汉代《周礼》各家注释的一次全面总结。清末孙诒让撰
《周礼》复音词注研究
作者:李玉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复音词    《周礼注》  复音词训释 
描述:究澄清了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复音词认识观念的错误认识,揭示了复音词注释区别于单音词注释的特点。
芳的社会思想与实践:以《罗芳集》为中心
作者:晏春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思想  社会思想  孩提之心  孩提之心  同天  同天  乡约  乡约  族会  族会 
描述:、正文。(一)罗芳的社会思想理念。提出罗芳理想社会的道德源泉是孩提之心这一道德自我;社会关系的规范是孝弟慈;理想社会的模式是仁而万物一体,在该模式中对人的要求是“行仁义”和“同天”,以实现人与物
《周礼》与北魏变法及其对後政治制度之影响研究
作者:林映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政治  六官  三省六部  改革 
描述:的關係,包括北魏變法的社會背景、變法的實施、變法後的成果以及變法後的影響。 第三章討論《周禮》六官與北魏官職的關聯,從《周禮》六官間的同官聯事、異官聯事、《周禮》六官所職掌的相關性來探討,並論述
元明易之际悲剧人物危素研究
作者:吴愫劼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危素  思想  贰臣  悲剧 
描述:建设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由此更丰富了他的思想。危素的家世、求学经历、以及他所接受的教育和接触的人群,都是他在易之际选择入仕新朝的影响因素。 动乱年代,人们为自己的选择常常从儒家学说中寻找依据,“不事二
见心与践心—罗芳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王振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赤子之心  孝悌慈  打破光景  修正 
描述:的内在要求;本心的呈现既落实在“孝悌慈”等道德实践之中,又逻辑地包含体用贯通、身心合一、复以自知等理论内容;在此理论基础上,罗芳展开了对“现成良知”的修正和对效验光景的破除。阳明身后,学者对“良知
《周礼》注双音词研究
作者:程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玄注  双音词  语法结构  语义分析 
描述:序现象。注中的动宾式双音词主要是名词和动词,两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也相对多样。主谓式、连动式、补充式等双音词的数量在注中相对较少。附加式双音词中,作为附加成分的只有“第”一个。“第”作为汉代新兴
《周礼》注探源训诂研究
作者:裴欢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探源訓詁  同源詞  語詞理據 
描述:語言材料,運用繋聯同源、追溯詞源、解釋名源的方法,對《周禮》鄭注中的探源訓詁展開研究。本文爬梳分析了《周禮》鄭注中探源訓詁的條例,總結出了鄭玄探源訓詁的體例和方法。根據語詞的音義關係,將其理據關係歸納為九種類型,並擇取典型例釋予以疏證,探求語詞來源,分析造詞理據。通過對鄭玄探源訓詁條例的研析,論文又探討了詞源研究的材料和方法。全文主要由以下四個部分構成:第一章緒論,簡要介紹禮的淵源、三禮的形成以及鄭玄與《周禮》;綜述評論鄭玄及其《三禮注》的研究現狀;說明本文的研究意義與研究方法。第二章,簡述詞源研究的歷史;介紹鄭玄探源訓詁的學術背景,其中包括前人對音義關係的探討、依據音義關係而展開的名源與詞源探索以及鄭玄在此背景下形成的探源觀念;總結鄭玄探源訓詁的表現方式、訓詁體例和訓詁術語。第三章,對語詞理據做出理論性的分析;爬梳《周禮》鄭注中的探源訓詁材料,將其分爲時間處所、數量功用、性質特徵、工具方式、對象結果、因果目的、類比共性、行為職掌、禮俗觀念九種理據類型,對典型條釋加以疏證,解釋語詞理據。第四章,從鄭玄的探源訓詁看詞源研究的材料和方法,將其概括为聲訓探源、諧聲系統、因聲求義的訓詁材料和異文材料。論文期望為漢語詞源研究積累一些實證材料,為揭示詞義蘊含、語詞理據提供支持,希望材料歸納和理論方法的探索,對以後的詞源研究能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