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5)
期刊文章(33)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8)
地方文献 (9)
宗教集要 (7)
才乡教育 (3)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3(5)
2012(14)
2011(8)
2009(3)
2002(2)
2000(1)
1999(1)
1998(3)
1997(1)
1993(2)
按来源分组
科学咨询(2)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
教育(1)
安徽史学(1)
戏文(1)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1)
党的生活(云南)(1)
舞蹈(1)
中国科技史料(1)
花木盆景(1)
跨文化交流视野下的《牡丹亭》
作者:原辉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彼得·塞勒斯  彼得·塞勒斯  陈士争  陈士争  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  文化霸权  文化霸权 
描述:的美国文化特点而引起了学者和媒体的共同关注。 首先,美国舞台上的两个《牡丹亭》都打破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演员中心制原则,导演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意图决定了演出的面貌和特点。彼得·塞勒斯从情色角度对《牡丹亭》进行了大胆的解构,并综合运用了中西不同的戏剧表演形式,因此被称为“后现代杂沓”版《牡丹亭》。陈士争以忠实于原著为特点,并在舞台上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中国传统表演形式,因此被称为“传奇”版《牡丹亭》。由于两个美国《牡丹亭》与中国的传统演出大相径庭,观众对它们褒贬不一,因此中外学者展开了对传统与创新的大讨论。 其次,透过导演的文化身份我们可以发现,东西方的文化权力关系依然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中。美国人以能够最先上演全本《牡丹亭》而炫耀他们的文化胜利之姿,而华裔导演却在使用各种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