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7)
报纸(17)
学位论文(9)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9)
地方文献 (14)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3(9)
2010(5)
2006(7)
2001(2)
1997(1)
1986(2)
1985(1)
1980(1)
1975(4)
1957(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江西社会科学(1)
江苏社会科学(1)
人文杂志(1)
安徽教育(1)
咬文嚼字(1)
学术研究(1)
社会科学辑刊(1)
湖南教育(1)
文性理论谈《牡丹亭》中文符号的翻译
作者:林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性  文性  翻译研究  翻译研究  文符号  文符号  文本  文本 
描述:方法,认为任何一个文本都是由马赛克式的碎片拼 接而成,与前文本,文本以及社会文化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 她的这一观点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兴趣。这个理论的提出最初是用 来分析文本,目的在于发现文本之间
中西文化观下的《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作者:李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西文化比较 
描述:其共性文化特征。基于此,多年来学界就《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从整体看,既往的同类课题研究大多着眼于从多个视角探讨杜丽娘与朱丽叶形象的异同及原因,但在中西文化背景下全面比较两部作品在文化思想、主要人物形象、艺术审美、表演欣赏等角度的异同,并从辨异入手促进文化对话交流进而唤醒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豪感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化、系统化。而本文的写作,拟将这两部作品纳入中西文化的视野中互相关照,避免单一的文本解读,力求全面展现两部戏剧作品在主题结构、人物形象、宗教哲学、戏剧审美形式方面的异同。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探讨两部剧作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其中以杜丽娘与朱丽叶的比较为重点,揭示她们性格、爱情的文化特质;兼顾柳梦梅与罗密欧、杜宝与卡普莱特、陈最良与神父的形象比较。第二章辨析两部剧作所体现的主题思想。从宗教哲学入手,进而探求中西生死观及“梦意识”对两位作家创作剧本的影响。第三章深入分析两部作品的美学观念,得出两部作品美学形态殊途同归、审美欣赏具有中西差异以及表现形态各擅胜场的结论。
文性与翻译:从文性视角评析《牡丹亭》两个英译本
作者:李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性  文性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译本的研究现状,接着从文性这一概念的理论来源着手,着重介绍了有关“文性”的不同定义,并基于Norman Fairclough对“文性”的分类提出笔者自己关于文性的定义和分类的观点,将文性
王安石孟思想與北宋孟學
作者:林裕學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孟子  孟子  北宋孟學  北宋孟學  孟思想  孟思想 
描述:孟子相關的著述入手,分析王安石如何闡發孟子思想,使其適合宋代政治與學術的需求,為宋代儒者所肯定,進而成為宋代儒學的中心,並由此論證王安石在北宋儒學發展上的關鍵地位。本文共分五章,探討王安石孟思想與北宋
文性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
作者:王巧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化  文性  文能力  《牡丹亭》 
描述:翻译策略的应用选择之中,重点讨论文性与异化翻译策略固有的紧密联系。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作者将汪榕培的《牡丹亭》英译本作为研究个案,分析了在该译本中译者翻译技巧的具体运用,总结归纳了其翻译策略上
文性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作者:李学欣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文性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文性视域下的《牡丹亭》及其翻译研究:A Comparat
作者:王思雪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性  翻译研究  《牡丹亭》  汪榕培  西里尔·伯奇 
描述:本和社会文化。文性被定义为符号系统的互换一一一个或几个符号系统与另外的符号系统之间的互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英国学者哈蒂姆和梅森把翻译研究与文性理论相联系,提供了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并为打开新视野
文性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兼评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
作者:王巧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能力  文能力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性理论  文性理论 
描述: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作者对全文内容共分四章作以具体阐述。 第一部分是对文性和翻译策略的理论探讨。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需要。第二章中,概述了文性理论及翻译策略
文性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戏剧唱词的翻译:以《牡丹亭》的两
作者:何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唱词  文性翻译  《牡丹亭》  语境重构  音乐性传递  意象传递 
描述:翻译理论对于唱词音乐性和意象的传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