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方苞的《周》學研究
作者:劉康威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方苞   經學   學   周官   解經方法   辨偽方法 
描述:)。  本文於論述上主要從五大部分進行。第一部分――方苞的生平與著作。首先介紹方苞的生平、學思、交遊與弟子、著作。第二部分—―方苞與《義疏》的纂修。接著介紹方苞研治學的經過與參與纂修《
《周》鄭注“若今”例研究
作者:张鹏飞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注  “若今”例  訓詁方法 
描述:類、制度、風俗等命題之間的發展對應關係。本文從《周注》中檢錄出116處“若今”例注文逐一進行疏証,並對其被釋語與釋語之間的對應關係進行了初步的探析,揭示出鄭注對“以今釋古”訓詁方法的開先河的貢獻。
吳澄《記纂言》研究
作者:朱娜娜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澄  记纂言》  价值 
描述:从解经方式上看,吴澄虽然重视义理的阐发,但并不轻视对于名物训诂的的考察。第三章考察了《礼记纂言》的优点、不足,及其价值。其《礼记纂言》以汉学为根基,博采宋人众说,而又能在众说纷纭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吴澄对《礼记》一书的全新阐释,为後世呈现了一部出色的《礼记》学著作。
《周》官聊叢改
作者:吳土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本文由周宗祀官聊改和周大田官聊改兩篇文章組成,前者改述天子在宗廟中祭享先王的宗祀典的官聊事宜,後者改述天子親行的大田典的官聊事宜。
孫詒讓《周》學研究
作者:葉純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孫詒讓  注疏校記  三家佚注  正義  九旗古義述  政要  清代周 
描述:日人森鴻書〉中即表示「詒讓自志學以來所最服膺者也」。綜觀孫氏的《周》學著作,除《周政要》外,皆以此法治經。孫氏這些有關《周》的著作,不僅為晚清學術界做了總整理的工作,亦可視為清代《周》學
《周》鄭注探源訓詁研究
作者:裴歡歡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探源训诂  现代词源学  郑玄 
描述:《周》鄭注探源訓詁研究
阮刻本《周注疏》校讀札記
作者:常相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注疏》  阮刻本  《四庫全書》本  校讀札記 
描述:阮刻本《周注疏》校讀札記
王安石的哲学思想与《经新义》
作者:胡金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人性论  人性论  经新义》  经新义》  《字说》  《字说》 
描述:本身就是一个内圣外王并重的体系:既将德性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注重对功利主义的追求,这是王安石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本质特点。王安石的哲学思想是以“道”为本体的思想体系,王安石提出了“法其意”和“道之全”的思想。“法其意”就是要效法其精神实质,所以形式上可以而且必然与先王不同,王安石以此强调了“变”的思想。“道之全”与理学家以五常为道本体的体系有很大不同,王安石以“道之全”的思想为指导主张公开吸收佛道诸子百家的思想,王安石从“惟理之求”和“合吾心者”的标准出发,挣脱了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因而王安石所确立起的道不仅仅包括了一些道德伦理的内容,而且还有功利主义的因素。王安石的道本体作为最高的范畴表现在万物之中的人身上,就是人性。与王安石的道本体相对应,王安石人性论的内涵中既有德性的一面,又有智性的一面。...
经新义》与王安石新学的形成
作者:吴依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经新义》  王安石新学 
描述:較為常見,《詩經新義》與《尚書新義》卻未發展起來,不能成為一種主要的解經方式,到王安石晚年所編定的《字說》才算完成。王安石主張「以會通經」,藉由「」來溝通內聖與外王之道,以此開出王安石新學的理論
曾巩研究
作者:章子英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曾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