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惜香乐府》咏物词研究
-
作者:夏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赵长卿 《惜香乐府》 咏物词 分类 艺术特色 物我关系
-
描述:》中的咏物词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赵长卿《惜香乐府》进行讨论:第一部分绪论,阐述目前对赵长卿及其《惜香乐府》的研究情况、本选题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咏物词的发展历程。在梳理国内研究现状的过程中
-
赵长卿《惜香乐府》的句法研究
-
作者:赵惠岩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词 句法结构 句法
-
描述:生亚先生的《古代诗歌语法》(2004)以及李林先生的《古代汉语语法分析》(1996)中的语法理论,以赵长卿《惜香乐府》339首词为研究对象,对其句法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旨在调查赵长卿词句法结构
-
贵族才子赵长卿和他的《惜香乐府》
-
作者:王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赵长卿 赵长卿 《惜香乐府》 《惜香乐府》 俗化 俗化
-
描述:香乐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通过对《惜香乐府》第三卷中一段附录以及他与别人酬唱之作等作品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推断出,赵长卿是北宋末南宋初人。在那个时代,赵长卿度过了他飞扬
-
胡应麟《诗薮》论杜诗
-
作者:张若雅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胡应麟 《诗薮》 《诗薮》 杜诗 杜诗 格调说 格调说
-
描述:”品目的提出,以及前后七子对杜诗的不同意见三方面来论述胡应麟之前的杜诗观。在此基础上,引出胡应麟对杜诗的看法。发现其宗杜主要是在艺术审美的层面上展开,极少涉及政治教化及思想情操方面的内容。他将杜诗
-
《牡丹亭》人物杜丽娘的女性研究
-
作者:蓝玉琴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女性意识自觉 父权结构 女性主体
-
描述:行動與自主選擇婚姻來說明其所表現之女性主體。本論文近八萬字,共分五章;第二章探討杜麗娘所置身的生活情境。以女性主義的觀點描述劇中女性角色的身份地位、所接受的教育與應當遵循的生活規範,並由男性角色的言
-
多重肉身─《牡丹亭》杜丽娘的女体论述
-
作者:韩巧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湯顯祖 杜丽娘 杜麗娘 梅洛庞蒂 梅洛龐蒂 身体 身體 知觉 知覺
-
描述:的必然過程。本研究則欲重新回顧湯顯祖「情至論」的觀點,以現象學家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1908–1961)的知覺身體理論架構起論文的主要脈絡,論述杜麗娘杜麗娘在夢裡
-
香奁艳曲坛:黄峨、徐媛、景翩翩、蒋琼散曲研究
-
作者:宋素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黄峨 徐媛 景翩翩 蒋琼琼 散曲 研究
-
描述:四位来进行研究论述,分别是闺阁女性黄峨、徐媛和青楼歌妓景翩翩、蒋琼琼。黄峨的散曲语言通俗活泼,曲风爽利泼辣,是元散曲成功的继承者。徐媛则在明中后期散曲演变过程中很好地顺应了时代潮流,作品精工、典雅、婉丽。这两位女性作品较多,风格多样,是明代女性散曲家中的代表。而景翩翩和蒋琼琼的作品则记录了她们的思想和感受,反映了当时风尘女子的共同心声。本文在研究这四位女性时主要从创作背景、散曲内容、艺术风格、创作局限等方面来展开论述,并试图用女性主义批评、社会心理批评的理论方法来进行论述,从而对她们的研究更深刻和客观。由于篇幅有限,对于明代其他的女性散曲家无法展开论述,本文在后面附有其他女性散曲家的简介,希望能对本文起到补充的作用,同时也以便于以后的进一步研究。
-
性别视角下的杜丽娘式叙述:“生死之恋”模式研究
-
作者:景楠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 《牡丹亭》 杜丽娘 生死之恋
-
描述:——“杜丽娘式叙述:生死之恋”。事实上,关于《牡丹亭》与杜丽娘的研究,前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相对而言,对“生死之恋”模式的研究较少。另外,从整体上把握“生死之恋”的表现形态,并探讨其生成及演变过程
-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的戏曲舞台艺术形象之比较研究
-
作者:楼凝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曲 《西厢记》 青春版《牡丹亭》 《红楼梦》 剧本 音乐 表演
-
描述:特点、戏剧美学特征这三个角度出发对京剧《西厢记》、昆剧《牡丹亭》、越剧《红楼梦》这三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舞台艺术形象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结合文学性与戏曲音乐、表演等特征来对三位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分析,重点分析三位女性形象的文学性在剧本中的体现、音乐结构特点与塑造三位女性形象的关系以及戏剧美学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悲剧、喜剧风格色彩以及写实、浪漫手法)在三位女性舞台艺术形象塑造上的体现。通过这些研究,从而对戏曲作品舞台人物形象的系统研究方法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探索,对系统研究戏曲作品舞台人物形象的逻辑思维方法也进行了摸索。戏曲人物的研究应该综合地来进行,因为戏曲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而笔者所说的“综合”要求知识范围更广,不仅涉及戏曲表演本身“四功”、“五法”等方面的知识,还应涉及音乐、表演以外的文学、美学、导演等方面的知识。此外,研究者还应该站在戏剧的高度来进行戏曲人物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统领相关的各门知识。
-
昆曲《牡丹亭》表演艺术研究:活于字词歌舞间的杜柳人物形象
-
作者:宦宗洁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柳梦梅
-
描述:正仁、汪世瑜等诸位艺术家,再到沈丰英、孔爱萍、张军、俞玖林等知名演员对杜柳形象的再创造。从文学到影像,从影像到舞台,从舞台到演员,试图探究如何更好地塑造杜柳舞台形象以及演员的表演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