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与《紫钗记》形容词研究
作者:程建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紫钗记》  形容词  语音形式  结构类型  句法功能 
描述:《紫钗记》形容词的结构特点。我们按照结构类别对《牡丹亭》与《紫钗记》中的形容词做定量分析。《牡丹亭》与《紫钗记》中的形容词非常丰富,复音词占有绝对优势。因为《牡丹亭》与《紫钗记》中的多音节形容词结构
牡丹亭》称谓语的英译语料库辅助研究
作者:禹琳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称谓语  翻译  文化 
描述:榕培并未追求字对字的翻译,而是本着“传神达意”的原则,创造性地准确再现了剧中各色人物间不同称谓的转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英汉称谓语主要分为两大类: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对《牡丹亭》中
译者的适应与选择:《牡丹亭》英译本探析
作者:赵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适应  选择  翻译生态环境  牡丹亭 
描述:采用汪榕培先生英译的《牡丹亭》为案例分析,对比原文和译本,分别从译者对需要的适应与选择,对能力的适应与选择以及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三个方面,探讨分析汪榕培先生为什么选择翻译该作品,以及是如何翻译
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牡丹亭》的翻译
作者:杨佩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接受美学  牡丹亭  期待视野  视阈融合  空白点  审美距离 
描述:的“瑰宝”,《牡丹亭》中亦有大量的典故、谚语、历史人物、人名、地名以及诗词等。在翻译这些含义丰富的词句时,译者亦应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期待视野,审美等。该论文将接受美学理论与汪榕培的英译本《牡丹亭
民族舞剧《牡丹亭》创作特色研究
作者:幸梓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术形式。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代表作,目前,中国舞台上以《牡丹亭》为题材所改编的舞剧类型较多。主要作品有: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民族舞剧《牡丹亭》;中央芭蕾舞团创作现代芭蕾舞剧
从汤显祖管窥晚明思潮:以《牡丹亭》为起点
作者:唐卫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创作经历  晚明政治  戏剧创作  牡丹亭  戏曲理论 
描述:主”的达观和李贽有神交,与当时文坛盟主王世贞之间的关系颇为微妙,和公安三袁之间也有书信往来。这些都是他进行创作的生活积累和思想来源。从他的戏剧创作和戏剧活动来看,他辞官归家后创作了“临川四梦
《西厢记》《牡丹亭》才子佳人形象探异及其文化阐释
作者:刘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才子佳人  才子佳人  形象  形象  差异  差异  文化阐释  文化阐释 
描述:的大致脉络。其次,在对元杂剧和明传奇中的才子佳人戏进行总体的概述的过程中,形成对于戏曲时代的才子佳人文学总体性的认识。最后,通过参照《西厢记》《牡丹亭》等作品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比较两部才子佳人戏中才子
互文性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作者:李学欣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互文性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从古典走向现代——老版赣剧《还魂记》与新版赣剧《牡丹亭》音
作者:刘静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戏剧  地方戏剧  赣剧音乐  赣剧音乐  戏剧改编  戏剧改编  声乐比较  声乐比较 
描述:“美、秀、娇、甜”的高度评价。近半个世纪后的2003年,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的江西师范大学,采用校园与戏曲联姻的举措,对《牡丹亭》进行重新打造,运用现代艺术的一些表现手段,演绎出一部新版赣剧《牡丹亭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牡丹亭》英语译本对比研究
作者:许方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对等 
描述:的心理价值取向。作为一部中国传统戏剧,《牡丹亭》一百多年来一直为西方文化界所关注,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座重要桥梁,其主要表现方式,一为昆曲在国外的公演,一为《牡丹亭戏剧文本译介。昆曲《牡丹亭》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