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406)
期刊文章(1618)
学位论文(89)
会议论文(52)
图书(3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999)
地方文献 (115)
红色文化 (25)
地方风物 (25)
宗教集要 (14)
才乡教育 (11)
非遗保护 (8)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4(779)
2013(285)
2012(288)
2011(413)
2009(552)
2008(413)
2007(228)
1984(13)
1970(1)
1965(6)
按来源分组
其它(147)
宁波日报(30)
学术月刊(9)
经济日报(4)
宁波出版社(2)
河南博物馆馆刊(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图书情报知识(1)
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1)
河南图书馆季刊(1)
雱《南华真经新传》思想体系诠构
作者:沈明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华真经新传  南華真經新傳  宋代庄子诠释  宋代莊子詮釋 
描述:來解莊之作的翹楚。 如此看來,毀詆《新傳》者,受中國長久以來「人格即文格」的思維影響,認為雱人品既有瑕疵,《新傳》就算義理精闢,也不足為觀。然而,既然《新傳》義理可觀,站在現代學術的客觀立場,我們
戊子顺天乡试案与万历四曲家:衡、陈与郊、沈璟、汤显祖
作者:李洁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戊子顺天乡试案与万历四曲家:衡、陈与郊、沈璟、汤显祖
新课标背景下铜川市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铜川市益区
作者:张颖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  铜川市 
描述:革作为动力,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视角出发,通过抽样调查,对铜川市益区10所小学的负责人、音乐教师、学生及部分家长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跟踪调查,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培训、教学设施配备和教学管理
传播学视域下的基督教在华传播活动解读:以陕西省铜川市益地
作者:宫慧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基督教  基督教  传播学  传播学  传播学研究  传播学研究 
描述:西省铜川市益地区的传播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基督教的象征符号系统、价值观,传播策略,传播过程与结构等几个方面全面分析基督教传播体系与效果,寻找基督教强大社会影响力的根源。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介绍研究缘起
谢子弟天然秀,岂是三家村中人:论晏几道词之华贵气象兼析其
作者:牟国煜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几道  晏几道  华贵  华贵  贵公子  贵公子  色彩  色彩  语言  语言  韵味  韵味  孤傲  孤傲  真淳  真淳 
描述:象的发掘和论述。如果将晏殊词比作牡丹,那么晏几道词当可比作月季,虽不同于牡丹的雍容大气,其精致鲜妍处却过之,无愧“华贵”二字。同时对于其人的研究,仍然停留在表面的性格,尚未发掘其心态形成原因。事实上,个人心态的形成,其人生经历自然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而其出身背景同样是不可忽略的。本文拟从晏几道其词之华贵和其人之矜贵两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致地加以论证。在第一部分词之华贵气象中,从晏几道词之明艳鲜丽的色彩、精美绮丽的语言、高雅精致的韵味三方面展开,由表及里地阐述其华贵特征的具体表现。第二部分则主要论证晏几道贵公子心态的表现和形成原因。从其为人的痴傲和真淳入手,对于晏几道的心态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将其置于历史的纵向比较中,分别与和他或是身世、或是性格、或是两者皆有相似之处的对象类比,试图更加深入地挖掘晏几道的心理形成和精神内涵。
从朱陆异同到朱异同:以理、性、心、知四个范畴为中心
作者:毕游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明理学  范畴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描述:的“理”都具有双重性特征,既是存在于自然世界的客观之理(实然之理),又是存在于人伦世界的主观之理(然之理)。其中,客观性是显性的,主观性则是隐性的。这一双重性是“理”范畴的内在矛盾。朱陆之间
身本与情本--以问题为中心的艮罗汝芳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余红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本  情本  百姓日用   
描述:在世生活的人间关怀传统,以及在理学内部的相关争议问题,并对陆学说中的“心”以及“心即理”命题按艮的理解做出解说;第二章的内容,是对艮、罗汝芳“以一身体万物”、“身心宇宙浑融贯通”等思想做出分析
烈教授三期分治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经验总结
作者:刘丹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三期分治  三期分治  名中医  名中医  经验总结  经验总结 
描述:、体征消失或好转的时间及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得出结论,采用老多年行之有效的“以哮论治”原则、应用三期分治法治疗本病,明显优于以咳论治原则。
荆公中晚年的心灵世界─以其诗为讨论中心
作者:石佩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心灵世界  中晚年  荆公  王安石 
描述:靈世界”的用意即在此。本研究想討論的是荊公心靈深處的思想、情感,以分析荊公詩作的方式,並結合其生平、時代背景,將荊公心靈的精微處顯現出來。
本研究的重點不討論荊公一生之功過是非。企圖由「荊公詩」為出發點,輔以考察荊公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而從詩論人,由詩論詩。由荊公詩歌的師學對象、意象、語言等幾個方向討論,經歷政局的紛擾,豐富的社會歷練,個性與想法或許出現轉移,藉由這些討論方式得出荊公的心靈面向,企圖作一個較好的的詮釋。研究重心著重於荊公中晚年時期,先以荊公詩學典範談起,由詩作本身所展現出來的部分,分析荊公的心境,再確立荊公的原始形象。詩人所運用的創作手法,也成了此次研究時所要觀察的重點。
第一章淺論研究方法,並敘述荊公詩目前的研究概況。第二章由荊公生平談起,一共分為三個章節:青少年時期、中壯年時期、老年時期,敘述荊公在三個時期的經歷與背景。時代背景與個人情志有密切的關聯,將論述荊公各時期的表現與特點,尤其著重在中晚年時期的討論。熙寧之後,荊公升至宰相,與神宗共同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推動新政、變法,元豐時期,荊公退隱於鍾山,不問世事,與山林、花草、蟲鳥為伴,在掌權與罷相中間的過程,心理上似乎產生某種變化,於是此章的重點在描述荊公三個階段的背景,有助於後面章節的討論與分析。
第三章討論荊公詩學的對象,討論杜甫、韓愈詩風帶給荊公的影響。北宋詩學上承唐代,因此,荊公詩歌在創作態度及方法上,必然接受部分唐詩的傳承:如杜甫、韓愈。在前人的點撥下,逐漸形成個人的風格。透過此種鏡面的反射,照見個人的長處與短處,進而檢討與改進。
第四章由詩歌的意象談起。談論詩歌的心靈世界,也須由文字的運用進行分析,這是荊公心靈擴展的一部分,取花之意象作為觀察重點,分別由花、梅花、杏花、桃花四方面進行討論,歸納出荊公內心世界的不同樣貌。荊公賦予不同的花不同的意義,同時也體現荊公中晚年時期的心靈,在花意象的使用上,有詩人的深刻寄托。
第五章從語言部分談起,這也是荊公心靈版圖的一部分,以歸納荊公使用語言的模式,並分析此種語言代表著何種心靈訊息。筆者將荊公使用語言的模式,歸納為兩大類,顯示其與世隔絕的苦味,及苦中作樂的趣味。希冀藉由這樣的討論,能見荊公詩較為細緻的一面,心靈訊息總是深藏於文字背後,需要經過拆解方能可得。繼在相關討論之後,希望能將荊公的心靈世界較為完整的呈顯出來,透作詩的創作,寄託一種個人深微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