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479)
图书
(121)
学位论文
(90)
会议论文
(51)
报纸
(2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37)
地方风物
(14)
地方文献
(4)
非遗保护
(3)
红色文化
(1)
宗教集要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3
(82)
2011
(104)
2010
(79)
2007
(93)
2001
(38)
1985
(35)
1980
(11)
1974
(7)
1960
(11)
1936
(11)
按来源分组
知识窗
(2)
当代职校生
(2)
作文升级
(1)
乡镇论坛
(1)
青少年日记
(1)
公民与法治
(1)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
(1)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
(1)
青春期健康
(1)
先秦、秦汉史
(1)
相关搜索词
周礼
大跃进
历史上
中国
礼记
译文
研究
孔子
威仪
六艺
适宜性
饮食
文化
睡虎地秦简
图学
周礼文化
商周青铜器
国风
地图
金文
考证
注疏
西周
自由词
城市规划制度
大城市
诸子
表现
地位
首页
>
根据【检索词:论周礼的制订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搜索到相关结果
90
条
《
周礼
》乐器类名物词研究
作者:
景倜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
周礼
》
乐器类名物词
词源义
命名特点
语义场
描述:
可见,《
周礼
》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①在《
周礼
》一书中含有丰富的名物,它记录和保存了1548个名物词,是一部研究名物词十分重要的典籍。乐器类名物词是《
周礼
》名物词中较大的一类,这使得上古的乐器
《
周礼
·秋官司寇》元语言分析
作者:
安秀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
周礼
·秋官司寇》
元语言
职官系统
义素
语义学
描述:
起了《
周礼
·秋官司寇》职官名的元语言系统。 第三,职官名
引仁入礼——孔子对
周礼
的超越
作者:
王林萍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仁
礼
超越
描述:
,力图将孔子放在整个中华文明承前启后的关键来对待,同时又将孔子置于他所生活的特定时期去考察。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周礼
是孔子思想的文化基础。
周礼
的人文气质是孔子所盛赞的,考察
周礼
就是考察孔子
《
周礼
》中玉礼器考辨
作者:
张伟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周
玉器
礼器
六瑞
六器
描述:
基础上,试图通过文献记载和实物数据的对比分析,再结合其它一些相关研究,从而对《
周礼
》中六瑞六器说的可信性做一深入探讨。
《
周礼
》中所载户籍制度及相关问题初探
作者:
杨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
周礼
》
户籍制度
描述:
籍文书的意义这四个方面加以系统研究,全面挖掘《
周礼
》中珍贵的户籍制度的材料,弥补前人对这一问题的忽略。
《
周礼
》中所见法制研究(刑法篇)
作者:
张全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
周礼
》
刑法
法制研究
描述:
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予先秦刑法发展、变化过程中考察《
周礼
》所见具体条文的时代性,并进而揭示出先秦社会的若干特点。|For a long time,the argument
从《诗经》中的酒看
周礼
文化
作者:
邱爱辉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经》
酒文化
周礼
文化
酒诗
人伦道德
价值观
描述:
礼,分析
周礼
文化中所蕴涵的宗教礼俗、人伦道德和生命价值,表现周人对神人和祖先的崇拜和深厚情感,表现他们的等级尊卑观念,尊先敬老的伦理品格和温润中和的人格魅力以及重视群体生活,重视交际的价值观
《
周礼
》官吏考核若干制度研究
作者:
李威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
周礼
》
官吏考核
太宰八法
描述:
官吏考核若干制度进行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探讨。 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对学术史的梳理,明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对官吏的含义进行界定。第二部分阐述《
周礼
》官吏管理的总纲太宰八法的内涵,并以此为切入点,着重论述
《
周礼
》所见地方行政组织考察
作者:
董巧霞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
周礼
》
乡遂制度
地方行政组织
地域组织
行政组织职能
描述:
起来。 《
周礼
》在“体国经野”的指导思想之下,以乡遂分治,确立了一个十分系统的地方行政组织体系。将《
周礼
》与其他先秦文献和古文字、简帛等资料相比照发现,其所言并非向壁虚造,而确是有其真实的历史依据
西周封国之自主与交融-周代封建性质的再检讨
作者:
王瑞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封建制
分封制
内自主
外自主
文化殖民
周礼
天命
诸夏意识
描述:
周人封建「文化殖民」的影響下,中原地區的封國雖然是一個個「自主」的政治體,但卻又是相互「交融」的文化體,這對促進華夏民族的形成與擴大起了相當大的
作用
。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