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安石法律思想探析
作者:王惠珍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善法”  “善法”  “三不足”  “三不足”  良吏  良吏  守法  守法 
描述:恤,希望通过“立善法”以求民富国强。他强调人才与法度并重,伴随一系列以理财为重点的改革措施,还推行新的培养官吏的制度,以此为变法造就合格执法者。由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始终和实践紧密相连
论李觏的经济思想
作者:胡春力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觏的经济思想  李觏的经济思想 
描述:论李觏的经济思想
苏轼的经济思想
作者:李瑜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变法  经济思想  商业思想  人口思想  货币思想  水利思想 
描述:经济思想的形成的决定作用。第二章则围绕苏轼在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对苏轼的经济变革思想进行了分析,重点比较了苏轼与王安石在变法步骤、变法内容上(具体包括任人与任法、富国与富民、理财与开源以及青苗、免役、均输
陆九渊教学思想研究
作者:陈明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教学思想  特点  启示 
描述:教学论的理论体系出发,对陆九渊教学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剖析其教学思想的基本特点,阐释其现代价值,寻找其中具有现代意义的思想火花,从而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全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
汤显祖“至情”思想探析
作者:王海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至情思想  至情思想  探析  探析 
描述:艺术界,而且在思想观念领域都有震聋发聩的作用。但是,毕竟理学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他并没有完全抛弃正统理学的思想,作品多处包含了对理学的妥协。但尽管如此,汤显祖的“至情”思想因符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喊
秦礼制文化研究
作者:岳文婷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秦人  周礼  礼治  礼法  变迁 
描述:及三代之礼的整合流变,分为三个小节:礼的起源和本质、礼制与礼治的关系、三代之礼的整合。第二章:礼制文化以周礼为最理想代表,本章主要论述秦礼对西周礼制文化的继承与否定,大致分为三个小节:秦礼渊源于周礼、秦人
盟会和朝聘礼对春秋时期政治权力下移的影响
作者:易小明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盟会和朝聘  周礼  卿大夫专权  家臣专权  交通线路 
描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力图革新,而仅仅依赖“虚无”的盟会、朝聘礼来维护其统治,是其失去政权的根本原因。卿大夫则趁虚而入,在盟会和朝聘时,交结强国,扩张其在本国的地位与权力,篡夺诸侯的权力。但是,物极必反,过多的盟会和朝聘等出行,给卿大夫家内的政治留下了空白,这又给家宰的专权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出质”现象研究:兼论“信”观念的演变
作者:王倩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周礼  社会结构变动  社会观念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变动,传统的“周礼”约束力锐减。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邦交活动却格外频繁。而建立各类邦交活动,“信”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在“周礼”失去影响的情况下,“出质”作为“结信”的一种
论《诗经》的悲剧性
作者:孙海沙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经》  悲剧性  周礼  悲剧意识  悲剧精神 
描述: 的生命本质。《诗经》不少诗篇是世界观出现强烈震荡的“礼崩乐坏”时代 的产物,这其实是给它提供了一个诱发探求冲动,展现时代尴尬的悲剧情境。 而实际上,《诗》所暴露的周礼的悖反矛盾
从《礼记》阐述的音乐形式论周代社会的政治内涵
作者:刘健婷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记》  周礼  礼乐制度  儒家  《乐记》 
描述:音乐为研究对象的同时,立足于周礼,将音乐置诸礼仪,使礼、乐成为一个整体,如此,在了解周代礼仪音乐的同时,又清晰地了解了礼与乐之间的千丝万屡的联系,能更好地体会周代音乐的政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