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礼》祭祀用玉考
-
作者:陈晓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祭祀 玉器 考古发掘 考辨
-
描述:要性,并交待了本文的写作目的、结构和方法。第一章主要对《周礼》中记载的礼天、祀地过程中使用玉器的情况及所使用玉器的形制进行了考辨,证明了书中所列出的祭祀名目、祭祀方式和基本的玉器形制在先秦各时期都是
-
江西乐安流坑村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的文化解析
-
作者:姚妍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流坑村 乡村聚落 景观 传统文化
-
描述: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流坑村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的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三部分组成。(1)物质文化层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及地域环境因素等对聚落景观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聚落景观
-
秦礼制文化研究
-
作者:岳文婷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秦人 周礼 礼治 礼法 变迁
-
描述:及三代之礼的整合流变,分为三个小节:礼的起源和本质、礼制与礼治的关系、三代之礼的整合。第二章:礼制文化以周礼为最理想代表,本章主要论述秦礼对西周礼制文化的继承与否定,大致分为三个小节:秦礼渊源于周礼、秦人
-
盟会和朝聘礼对春秋时期政治权力下移的影响
-
作者:易小明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盟会和朝聘 周礼 卿大夫专权 家臣专权 交通线路
-
描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力图革新,而仅仅依赖“虚无”的盟会、朝聘礼来维护其统治,是其失去政权的根本原因。卿大夫则趁虚而入,在盟会和朝聘时,交结强国,扩张其在本国的地位与权力,篡夺诸侯的权力。但是,物极必反,过多的盟会和朝聘等出行,给卿大夫家内的政治留下了空白,这又给家宰的专权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
春秋战国时期“出质”现象研究:兼论“信”观念的演变
-
作者:王倩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周礼 社会结构变动 社会观念
-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变动,传统的“周礼”约束力锐减。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邦交活动却格外频繁。而建立各类邦交活动,“信”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在“周礼”失去影响的情况下,“出质”作为“结信”的一种
-
论《诗经》的悲剧性
-
作者:孙海沙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经》 悲剧性 周礼 悲剧意识 悲剧精神
-
描述:
的生命本质。《诗经》中不少诗篇是世界观出现强烈震荡的“礼崩乐坏”时代
的产物,这其实是给它提供了一个诱发探求冲动,展现时代尴尬的悲剧情境。
而实际上,《诗》所暴露的周礼的悖反矛盾
-
《诗薮》的诗学思想研究
-
作者:周效柱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诗学思想 《诗薮》 文化语境
-
描述:古代诗歌发展和明代复古诗学进行了总结,其所涉及的观点、方法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古代诗歌的体系和思路,对文学批评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本论文着重揭示《诗薮》诗学思想的理论体系及其特质,分析其在明代及其整个中国
-
曾燠交游诗研究
-
作者:申瑞坤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交游诗分期 交游对象 交游诗内容 诗学价值
-
描述:个人思想的传达。第四章论述曾燠交游诗的诗学意义。曾燠交游诗代表了其诗歌的整体风貌,因此考察其交游诗的诗学意义,也就能给曾燠的诗歌在诗史上定位。一方面,曾燠在学人诗盛行的诗学背景下,坚持着对诗歌抒情传统的继承
-
春秋官制与《周礼》职官系统比较研究——以《周礼》成书年代的
-
作者:李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成书年代 春秋 职官制度
-
描述:,但基本都是围绕西周官制或笼统的周代官制。对于《周礼》这样一部成书年代复杂的文献来说,仅仅作西周时期的研究,并不能完全说明《周礼》的成书年代问题,还需要继续进行后世官制的比较。其中,春秋官制与《周礼》职官
-
《周礼》成书时代与国别问题研究——基于《周礼》所见若干制度
-
作者:李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成书时代 国别 地域特征 战国时期
-
描述:明显的区域特征,表明与齐国有关。 第六章,“《周礼》六官结构源流与形成研究”。从职官系统看,《周礼》六官没有表现出西周时期的“卿士寮”与“大史寮”两大职官系统,也没有反映战国时期的将相分职,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