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650)
报纸(2588)
学位论文(218)
图书(158)
会议论文(7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475)
地方文献 (80)
非遗保护 (56)
红色文化 (23)
才乡教育 (19)
宗教集要 (18)
地方风物 (9)
文化溯源 (6)
按年份分组
2014(750)
2011(1118)
2008(543)
2003(314)
2002(296)
2001(266)
1991(109)
1986(189)
1979(36)
1957(21)
按来源分组
其它(319)
文学遗产(34)
农业考古(29)
中学生文史(3)
中华书局(2)
粤海风(2)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读写算(小学中高年级版)(1)
中国医疗保险(1)
贵阳文艺(1)
王安石评论人物散文研究
作者:冯建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评论人物散文  内容特色  写作特色 
描述:王安石评论人物散文研究
易学与王安石管理思想研究
作者:于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易学  管理思想  《周易》 
描述:易学与王安石管理思想研究
佛禅与王安石诗歌研究
作者:宫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佛禅  诗歌  研究 
描述:形式和技巧亦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其诗歌技巧的形成与他非凡的经历、坚韧的意志、丰富的情感和对佛理禅旨的精妙把握关系密切。禅宗“翻案法”直接启示了王安石的翻案的创作。无论是翻历史旧案还是推陈出新都能
王安石《诗经新义》研究
作者:廖育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诗经新义  宋代经学 
描述:010年,海峽兩岸相關王安石研究的單篇論文有三千多篇,博、碩士論文有六十多篇。而真正以王安石經學著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博、碩士論文海峽兩岸計有六本,而且都聚集在近十年(2005年以來)。 王安石經學
《三经新义》与王安石新学的形成
作者:吴依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三经新义》  王安石新学 
描述:較為常見,《詩經新義》與《尚書新義》卻未發展起來,不能成為一種主要的解經方式,到王安石晚年所編定的《字說》才算完成。王安石主張「以禮會通三經」,藉由「禮」來溝通內聖與外王之道,以此開出王安石新學的理論
王安石庄学思想研究
作者:秦羽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庄子  援庄入儒  宋代庄学 
描述:的接纳和喜爱。综合诗文,王安石的庄学思想是一个矛盾双方并包的有机整体,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一方面,王安石将庄子理解成圣人之徒,称其用心为圣人之心,这条庄学儒学化的脉络,经其门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庄学
王安石社会教化思想研究
作者:魏娇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社会教化  启示 
描述:儒、道、佛三家学说,注重对人民实行社会教化。他提出了一些深刻、独到的见解,也有很多卓有成效的做法,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探讨。本文从六个方面对王安石的社会教化展开讨论。第一部分主要是相关概念的界定
王荆公中晚年的心灵世界─以其为讨论中心
作者:石佩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心灵世界  中晚年  王荆公  王安石 
描述:靈世界”的用意即在此。本研究想討論的是荊公心靈深處的思想、情感,以分析荊公詩作的方式,並結合其生平、時代背景,將荊公心靈的精微處顯現出來。
本研究的重點不討論荊公一生之功過是非。企圖由「荊公詩」為出發點,輔以考察荊公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而從詩論人,由詩論詩。由荊公詩歌的師學對象、意象、語言等幾個方向討論,經歷政局的紛擾,豐富的社會歷練,個性與想法或許出現轉移,藉由這些討論方式得出荊公的心靈面向,企圖作一個較好的的詮釋。研究重心著重於荊公中晚年時期,先以荊公詩學典範談起,由詩作本身所展現出來的部分,分析荊公的心境,再確立荊公的原始形象。詩人所運用的創作手法,也成了此次研究時所要觀察的重點。
第一章淺論研究方法,並敘述荊公詩目前的研究概況。第二章由荊公生平談起,一共分為三個章節:青少年時期、中壯年時期、老年時期,敘述荊公在三個時期的經歷與背景。時代背景與個人情志有密切的關聯,將論述荊公各時期的表現與特點,尤其著重在中晚年時期的討論。熙寧之後,荊公升至宰相,與神宗共同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推動新政、變法,元豐時期,荊公退隱於鍾山,不問世事,與山林、花草、蟲鳥為伴,在掌權與罷相中間的過程,心理上似乎產生某種變化,於是此章的重點在描述荊公三個階段的背景,有助於後面章節的討論與分析。
第三章討論荊公詩學的對象,討論杜甫、韓愈詩風帶給荊公的影響。北宋詩學上承唐代,因此,荊公詩歌在創作態度及方法上,必然接受部分唐詩的傳承:如杜甫、韓愈。在前人的點撥下,逐漸形成個人的風格。透過此種鏡面的反射,照見個人的長處與短處,進而檢討與改進。
第四章由詩歌的意象談起。談論詩歌的心靈世界,也須由文字的運用進行分析,這是荊公心靈擴展的一部分,取花之意象作為觀察重點,分別由花、梅花、杏花、桃花四方面進行討論,歸納出荊公內心世界的不同樣貌。荊公賦予不同的花不同的意義,同時也體現荊公中晚年時期的心靈,在花意象的使用上,有詩人的深刻寄托。
第五章從語言部分談起,這也是荊公心靈版圖的一部分,以歸納荊公使用語言的模式,並分析此種語言代表著何種心靈訊息。筆者將荊公使用語言的模式,歸納為兩大類,顯示其與世隔絕的苦味,及苦中作樂的趣味。希冀藉由這樣的討論,能見荊公詩較為細緻的一面,心靈訊息總是深藏於文字背後,需要經過拆解方能可得。繼在相關討論之後,希望能將荊公的心靈世界較為完整的呈顯出來,透作詩的創作,寄託一種個人深微的情感。
王安石政论文研究
作者:徐世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政论文  思想  艺术  影响  变法 
描述:论述十分简略,或是点到即止,或是人云亦云,很少有能具体分析的。而这正是本文的一个突破点。再次,谈了王安石政论文的影响。由于历来王安石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对其文的流传不免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尽管如此
商鞅与王安石治国思想的比较
作者:黄良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商鞅  王安石  变法  治国  思想  社会学  社会工作 
描述:的思想依據。在下篇中,先從王安石的思想開始,建立變法的理想與理論依據;再而對照變法的條文與內容,使王安石治國思想更明確。在結論篇中,建立一個比較粗糙與抽象的理念架構來分類他們的思想,指出他們思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