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经济变法新探——以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
-
作者:李金水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农田水利法 农田水利法 经济变法 经济变法 均输法 均输法 青苗法 青苗法 免役法 免役法
-
描述:题的意义、研究方法及基本结构。 第一章《均输法补论》。北宋时期实行江淮六路转运使负责上供物资的征收,江淮六路发运使负责运输的京师物资上供体制。在此体制下,江淮六路转运使与发运使之间不仅不时产生矛盾,而且存在“内外不以相知,盈虚不以相补”的弊端。仁宗庆历、皇祜年间,许元为江淮发运使,允许各地转运使“岁歉米贵”时,可以“输钱以当年额”,由发运使用钱就米贱处籴买漕粮,开始对这种上供体制进行改革。均输法进一步扩大了发运使的职权,规定:第一,“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第二,“预知中都帑藏年支见在之定数,所当供办者,得以从便变易蓄买,以待上令”,以解决物资上供体制“内外不以相知,盈虚不以相补”的弊端,使江淮六路发运使更好地履行“运江南之粟以赡京师”的核心职能。均输法实施后,改进了漕运制度,有力保证了京师的物资供应,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章《论青苗法的制度变迁》。青苗法是为了解决常平仓制度缺乏籴本,籴粮少,赈济范围小,钱粮常被支借或移用,籴粜申报程序繁琐等问题而颁行的,从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功能等方面对常平仓进行了改革。改行青苗法后,地方政府除了仍要籴粜粮食,发挥常平仓平物价、赈灾伤的功能外,还要按规定俵散、催纳青苗钱,实现青苗法抑兼并的功能。地方政府推行青苗法时,在青苗钱的俵散、催纳、俵散取利与出粜赈济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中央政府为此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实行青苗法的立法目的。青苗法的失败与中央政府财政政策、考课制度、制度设计缺陷等制度安排及当时的制度环境有关。 第三章《农田水利法的制度变迁与地方政府》。农田水利法的实施是王安石理财思想及神宗水利政策的具体表现。农田水利法规定了兴修水利的资金筹措,官民的奖罚,特别是明确各级官员兴修水利的各项职责。农田水利法调动了各级官员的积极性,促进了熙丰时期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各地兴修农田水利时出现了滥兴民役、工程不实、规划或组织不当、损害部分民户利益等问题,中央政府采取诸如蠲免田税,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处理违法官员等对策,确保农田水利法的顺利实施。熙丰时期,农田水利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国各地兴修了大量水利田,淤田成绩巨大,出现了水利著作和新的治水工具,一些河流得到了治理。按验制度、察访制度、考课制度、资金保障等制度安排得当,民户的支持为农田水利法的推行提供较好的制度环境,是农田水利法取得较好成果的原因。 第四章《论免役法的制度变迁》。北宋时期,职役具有国家采用强制手段将财政支出的部分成本转移给民户的财政属性。熙宁以前,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扩大应役面和通过利益交换的方法,改革差役法的制度弊端,其中募人充役为免役法所继承,成为免役法的核心内容。免役法关于免役钱、助役钱的规定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役钱的预算、敷配、官户等特殊人户役钱的交纳等方面存在缺陷,这些缺陷导致地方政府在推行免役法时,逐渐背离立法初衷,演变为政府谋取收入手段。免役法实行后,上户、中户从中受益,官户、寺观及上户中的豪强大户的兼并行为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下户及单丁、女户、未成丁等人户不仅未受益,而且因钱贵物轻而增加经济负担。免役法制度设计的缺陷,中央政府的考课制度等制度安排不当,民间钱数不足,超越当时的制度环境,是影响免役法推行效果的主要因素。 《余论》从制度安排与制度环境两方面总结农田水利法成功、青苗法与免役法失败的原因,并得出以下结论:一项制度的变迁能否成功,除了考虑经济因素外,还应考虑制度安排与推行的制度环境。如果制度安排不当,超越当时的制度环境,那么,制度变迁是不可能实现的。
-
试析朱熹陆九渊工夫论及其异同
-
作者:赵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工夫论 陆九渊工夫论 工夫运行 仁 诚 心和理
-
描述:可见一斑。对于陆九渊工夫,笔者以为陆学工夫实则是以“发明本心”为内核,即本体即工夫,直指人心,简易明了,其他一些具体的工夫皆以此为中心而运作,工夫细目之间没有必要的传接关系。通过对朱陆工夫的分析
-
和会朱陆:吴澄哲学思想研究
-
作者:王富河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澄 朱熹 陆九渊 和会朱陆
-
描述:特点与第二章相同,从本体论、心性论与修养论三方面论述吴澄对陆九渊思想的吸收。第四章为总结章,主要是根据第二、三章的论述,综合吴澄“和会朱陆”的思想及其对学术演变发展所起到的承宋启明的作用,表明吴澄的思
-
陆象山的心学与实学
-
作者:刘晓梅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实学 哲学思想
-
描述:陆九渊因为在哲学上提出了“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把心和理、心和伦理纲常等同起来,使脱离于主体的客观之“理”消融
-
来源·争论·特性
-
作者:顾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史
-
描述:本论文系围绕陆九渊教育思想研究之难题所进行的专题研究。本论文共分三大部分:一是陆九渊之教育思想来源论,二是朱陆之争论,三是陆九渊之教育思想特性论。 本论文认为:一、在教育思想来源上,陆九渊虽对《四书
-
陆王心学的历史产生及其养成理论的现代价值
-
作者:夏澍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王阳明 养成理论 现代价值
-
描述:陆王心学的历史产生及其养成理论的现代价值
-
心之超越:陆九渊心学进路的构建
-
作者:苍虹旭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心之超越:陆九渊心学进路的构建
-
陆九渊“易简工夫”思想研究
-
作者:芦莎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易简工夫 支离 合一 分二 剥落
-
描述:理学,分庭抗礼,学术辩论之激烈,为春秋战国时代以后所仅见。在这两方面陆九渊的表现均极为突出,对此后的中国哲学有深远的影响。 陆九渊生活在南宋时期,南宋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学术繁荣时期,学术繁荣的标志
-
陆九渊德育思想对高校德育的现代价值
-
作者:陈明华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德育思想 高校德育 现代价值
-
描述:化建设服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今天,这种研究探讨显得尤其重要。多年来,尽管在陆九渊思想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对陆九渊德育思想方面的研究却显得零碎且不系统,更缺乏
-
朱陆哲学比较研究
-
作者:彭永捷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朱陆之辩 道德 伦理
-
描述: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绪论 宋明理学的一条主线 朱熹和陆象山都是南宋时代的大儒,他们分别是理学中道学与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而道学和心学又成为宋代理学以及整个元、明、清哲学中最主要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学... >>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