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曲《牡丹亭》表演艺术研究:活于字词歌舞间的杜柳人物形象
-
作者:宦宗洁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柳梦梅
-
描述:正仁、汪世瑜等诸位艺术家,再到沈丰英、孔爱萍、张军、俞玖林等知名演员对杜柳形象的再创造。从文学到影像,从影像到舞台,从舞台到演员,试图探究如何更好地塑造杜柳舞台形象以及演员的表演特点。
-
《西厢记》《牡丹亭》才子佳人形象探异及其文化阐释
-
作者:刘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才子佳人 才子佳人 形象 形象 差异 差异 文化阐释 文化阐释
-
描述:形象和佳人形象的显著不同:张生与柳梦梅兼具长相英俊、才华横溢、深情专一的才子特点,二人对待功名的态度却显著不同;崔莺莺和杜丽娘兼具正值青春、品貌端妍的佳人特点,却在反抗性格以及对待科举的态度方面存在很大
-
评中西方文化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中女主人公情感
-
作者:李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评中西方文化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中女主人公情感
-
昆曲《牡丹亭》英文译本对比研究:从处理文化限定词策略的角度
-
作者:孙小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昆曲《牡丹亭》英文译本对比研究:从处理文化限定词策略的角度
-
以诠释学视角解读《牡丹亭》不同英译本
-
作者:杜丽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诠释哲学 诠释学 理解的历史性 视角 视域融合 牡丹亭 效果历史 翻译研究
-
描述:,及其对翻译研究的不容忽视的启示和意义,同时结合《牡丹亭》三个英译本,对其文化词语和典故的翻译特色和翻译风格,以及诗歌部分的翻译风格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目的在于利用诠释学视角研究说明由不同译者翻译会
-
陆九渊的“问题”及其意义
-
作者:王家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心 理 本心 真理性理观念
-
描述:,学者对陆九渊与朱熹的比较、研究大多数都局限在了具体观念层面,只在观念层面探讨孰优孰劣,孰是孰非。这其实都没有意识到陆九渊哲学的本质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文本的解析,来展示陆九渊真实的思想内涵及陆九渊所真正关心的问题——真理性的理观念何以可能的。
-
1992-2005中国昆剧团体来台演出之《牡丹亭》音乐研究
-
作者:纪天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剧 曲牌 南北曲 牡丹亭 江苏省昆剧院 上海昆剧团 戴培德 张继青 华文漪
-
描述:與和聲運用等,藉以審視後場樂隊於《牡丹亭》舞台演出的不同戲曲烘托效果;點示出崑劇後場的豐富變化,至今仍不斷地持續發展。結論係歸納各個演出的總體特點,劇本與唱腔方面以浙崑改動最少、江蘇省崑劇院和蘇崑次之
-
姹紫嫣红随类赋彩 赏心乐事情采自凝:以《牡丹亭》英译为例看
-
作者:朱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翻译 戏剧翻译 台词唱词译本 台词唱词译本 字幕译本 字幕译本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
描述:一般可分为用于文本阅读和用于剧场演出两大类。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剧场演出译本细分为演员台词唱词译本和剧场演出字幕译本,并探讨了各类译本应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 本文以中国古典戏剧《牡丹亭》英译为例,从戏曲唱词
-
从对《牡丹亭》中“初出自语”的语类结构潜势分析看语类中的必
-
作者:康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初出自语 语类结构潜势
-
描述:作者的想法,作者本人设计了本论文中的研究项目。 在本论文的研究项目中,作者选择了一种对形式要求较高但又不缺乏一定的意义要求的语类研究对象--《牡丹亭》中人物的初出自语。在意义群体层次上
-
陆九渊哲学的解释学意义
-
作者:刘雪影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解释学 六经注我 方法论解释学 本体论解释学 本心 理解 实践
-
描述:实践伦理学的特征。 1、陆九渊哲学包含本体论和认识论,但贯穿始终的是其伦理哲学,其所有本体论和认识论只有放置于伦理视角中才是可以理解的。 2、陆九渊的伦理哲学不仅包含人与人之间的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