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684)
报纸(1978)
学位论文(122)
图书(63)
会议论文(34)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09)
历史名人 (969)
宗教集要 (3)
按年份分组
2014(523)
2011(437)
2010(473)
2006(176)
2004(120)
2002(54)
2000(55)
1992(30)
1988(30)
1981(28)
按来源分组
中国文化报(62)
中华戏曲(16)
哈尔滨学院学报(5)
南方文物(4)
贵州文史丛刊(4)
中国音乐(3)
唐都学刊(2)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中华文化论坛(1)
山东社会科学(1)
1992-2005中国昆剧团体来台演出之《牡丹亭》音乐研究
作者:纪天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剧  曲牌  南北曲  牡丹亭  江苏省昆剧院  上海昆剧团  戴培德  张继青  华文漪 
描述:與和聲運用等,藉以審視後場樂隊於《牡丹亭》舞台演出的不同戲曲烘托效果;點示出崑劇後場的豐富變化,至今仍不斷地持續發展。結論係歸納各個演出的總體特點,劇本與唱腔方面以浙崑改動最少、江蘇省崑劇院和蘇崑次之
泰欧巴德‧贝之大波兰舞曲分析与诠释 曾佩莹长笛独奏会
作者:曾佩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泰欧巴德‧贝之大波兰舞曲分析与诠释 
描述:作品,完成於1831年,與他在1832年研發新式長笛成功的時間十分相近,筆者推測兩者之間有著重要的關聯性,因此,選擇貝的《大波蘭舞曲》作為研究探討的主題,曲中的旋律線條及和聲手法曾被當代的樂評家評
孙诒让《周礼正义》略论
作者:徐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孙诒让  周礼正义  周礼  注疏 
描述:》进行多角度深入的研究,不但会推进《周礼正义》研究的发展,而且也是礼学发展的需要。 本文分六章,对《周礼正义》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探讨。 第一章探讨的是《周礼》的问题。主要了解《周礼》学的注疏与传承。 第二章探讨孙诒让著《周礼正义》的原因以及取得的巨大礼学成就。 第三章探讨孙诒让《周礼正义》的主要内容。重点论述他揭示出“《大宰》八法”是《周礼》全书的主线,以及孙诒让对古代名物制度的疏通和对研究《周礼》的百家学说的评判。 第四章至第六章探讨孙诒让《周礼正义》的注疏方法、注疏特点和注疏原则,主要体现在著述过程中受乾嘉学派的影响,严谨治学。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旁征博引,取舍得当。 结语主要通过郑注、贾疏、孙疏的对比,阐述孙诒让《周礼正义》的学术价值及其学术影响。
略论先秦礼学的三次发展
作者:黄辉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先秦礼学  周礼  孔子礼学  荀子礼学 
描述:西周时期,周公对传统的礼进行了改造,赋予了“德”与“刑”的初步内容,开启了后世礼学向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发展的道路,但周礼本身还比较混沌;春秋时期经过孔子以仁释礼,礼学中开始充实道德的内容,为后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在战国时期荀子则以法入礼,礼学中又充实了法律的内容,最终形成了“礼、仁、法”三者合一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周礼、孔子礼学思想与荀子礼学思想之间发展呈现着规范自身不断完善的内在要求,又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相适应。此后,先秦礼学中“礼、仁、法”三者合一的治理模式基本上为历代所采用,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撇除历史的印迹,先秦礼学发展的精神及其对法律道德的认识对于我们当代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参考的价值。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周公的第一次发展”,主要考察了周礼的社会特征、周公对礼的发展及其缺陷;第二章“孔子的第二次发展:以仁释礼”,主要从社会背景出发去考察孔子对周礼的发展、孔子“以仁释礼”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与缺陷;第三章“荀子的第三次发展:以法入礼”,主要从社会背景出发去考察荀子对礼的发展,“以法入礼”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第四章“先秦时期礼学发展的必然性”,主要考察先秦历史发展与礼规范发展的总体进程,并在此基础上观照两者的对应关系,得出“历史发展决定着礼学发展”的结论,最后从整体上把握先秦礼学的价值所在。
略论王应麟的学术成就与特色
作者:魏殿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王应麟是南宋儒学的殿军,一位忧时爱国、学问赅博、治学严谨的学者。
略论赵长卿词与宋代俗词的发展
作者:陈庆凌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赵长卿  赵长卿  俗词  俗词  元曲  元曲 
描述: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及杨海明撰写的《唐宋词史》等对于赵长卿词都未曾提及。一位在《全宋词》中存词339首的词人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却总是被评论者忽略不计,这一现象本身就非常值得我们研究。产生这一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赵长卿的宋词创作背离了传统文学评价中对于诗词作品的审美要求。其许多词作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语言形式等各方面都游离于主流文学价值观之外,背离了传统诗词的审美趣味。然而,随着文学评论界对于俗词作品影响的认识日益深刻以及对词曲发展衍变的研究日益深入,赵长卿词作中许多与北宋俗词一脉相承,并且类似元曲的作品应该得到文学评论界的更多关注。为此,本文梳理了宋代尤其是北宋俗词的发展脉络以及这一发展历程对赵长卿词所产生的影响,还从赵长卿词本身的艺术特色和主要创作内容等方面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赵长卿词作及其词集《惜香...
明清戏曲与女性情爱教育
作者:谢拥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曲  女性  牡丹亭  明清时代 
描述:本论文运用戏曲学、教育学、心理学、女性学、传播学、文化学等多种研究理论和方法,以汤显祖《牡丹亭》为考察中心,以明清戏曲与女性情爱教育之间的密切关联作为主要的关注点,全面、细致而深入地探讨明清戏曲女性
试论李渔的观众理论
作者:潘丹芬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观众  一度创作  二度创作  三度创作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以观众的接受为起点和终点,在继承昆曲美学意蕴的基础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两岸三地获得巨大成功。青春版《牡丹亭》的创作思想和改编方法,印证了李渔观众理论思想的现实意义。
网茧与飞跃之间:论汤显祖之心态发展历程及其创作思维
作者:黄莘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南柯记  邯郸记 
描述:」觀點下情理論述的解釋存有相當距離。更何況《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這三部完成年份相當集中的作品,不論題材或風格都有很大的落差;尤其主角之「情」的表現,有著近乎相反的發展。這是否意味湯氏
论汤显祖《玉茗堂四梦》之时间意识与其文本设计
作者:邓淑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紫钗记  南柯记  时间意识  邯郸记 
描述:二元對立意識;更利用此二元指稱所形成公眾共同理解的世界,作為「客體對象」得以存在顯現的背景依據。也因此相對於「時間意識」的「意識時間」便有著兩種意義:一是相對自然科學的世界時間,指「無時間計量」的認知判斷,一種「純粹個體存在經驗的想像時間」。這種「無計量時間」的特質有永恆時間的假想,「做夢」最能體現此「假想的永恆時間」,落實到生命當中便是「欲求長生」的表現。第二種「意識時間」的意義則是以存而不論的方式,「暫時」消弭主客體對立分離的界限,此時無法以慣有理性邏輯常態的二元言語,指稱出異己的對象,形塑出自身所存在的世界,而改以「自我意識」為主體,投射欲求所形塑出來的世界時間圖像。本論文所指的「夢」、「夢境時間」是相對於「無時間意識」基礎上的「意識時間」,是虛擬「時間意識」的絕對對比所呈現出來的「無時間意識」,不僅指生理睡眠時潛意識作用所做的夢,更是藉著夢醒後不復存的「虛幻」特質,將依從二元對立相生的虛妄意識所形構出的色相世界類比夢境世界的成形。然而「做夢」是在生命意識的基礎上發生,所以夢終究會醒來,帶著「夢中的意識時間」回到現實二元理性所指稱的時間結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