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赵长卿研究
作者:杨乐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赵长卿    古代文学 
描述:)及孝宗(1162-1189)朝前半期,周邦彦、李清照同期稍后,辛弃疾之前.其次,又对赵长卿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一下概括分析,赵长卿之所以一直以来被文学史、史和词选冷落,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赵
晏殊珠玉研究
作者:江姿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殊  珠玉 
描述:情,或唱曲助興,晏殊貴為朝廷重臣,生活離不開宴會酬作,故其詞篇在娛賓遣興、配樂歌唱的創作前提下因運而生。但晏殊歷經三次貶謫的委曲境遇,亦曲折含蓄地傾訴於「蠻箋曲調」中。
因此,時代之環境、背景及個人之生平、經歷,可與《珠玉詞》所呈現之內容主旨、形式、藝術、特色等各方面互為參照呼應。
經過本文對晏殊《珠玉詞》之全面探討,茲綜合各章要義,概述如下:
其一,就形式而言:晏殊選用詞調,以自度曲〈漁家傲〉(十四闋)最多,次為〈浣溪沙〉(十三闋)、〈木蘭花〉(〈玉樓春〉)(十一闋),再其次為〈訴衷情〉(九闋)、〈鵲踏枝〉(〈蝶戀花〉)(八闋)、〈採桑子〉(七闋),〈喜遷鶯〉、〈踏莎行〉、〈破陣子〉皆各五闋;以上十種詞調已占《珠玉詞》半數(共七十七闋,約56. 2%)以上,可見晏殊選調填詞之偏好。然晏殊另以二十七種詞調填制六十闋詞篇,表現其詞調種類之多樣與變化性。此外,晏殊用韻最多的是第三部(三七次),其次是第七部(三二次),再其次為第六部(十九次)及第十二部(十四次),其聲情分別為:縝密、清新、凝重、盤旋,正與晏殊含蓄婉約、自然綺麗、文雅有思、雍容富貴等特色不謀而合。
其二,就內容方面而言:《珠玉詞》可大別為「時序、情愛相思、離別、遊賞、詠人、詠物、頌禱」等七類。無可諱言,晏殊詞篇多呈現應歌、酬作等內容,並無深刻的思想價值,但他體現的卻是北宋承平的社會現象與文壇風貌,並細膩曲折的呈現詞人之情感意緒。再就主旨方面而言:晏殊詞大部分抒發傷春悲秋、嘆老惜時等感傷情緒或倡導及時行樂之思想,看似消極,但亦可見詞人珍惜時光、熱愛人生、執著理想之生活態度。
其三,就藝術技巧而言:本文別為「意象、修辭、用典」三部分研討,晏殊所使用的意象,或從生活周遭信手拈來;或代表其個人的審美趨向,多令人賞心悅目,且呈現色、香、味俱全的立體畫面,如節候時序、自然景物、人文建物、酒舞筵席、繽紛色彩、悅耳聲響等,他將各類意象驅遣入詞,組織變化、運用自如,藉由這些意象鋪陳詞境,代訴心曲,形成個人的作品風格特色。晏殊亦善用各種修辭技巧,如:譬喻、映襯、對偶、類疊、借代、轉化、設問等法來增添文字藝術之魅力,融攝委婉曲折之心思。尤以「類疊」及「設問」技巧為《珠玉詞》凸出之特色,運用「類疊」重複強調以增強敘事抒情效果、摹聲狀形以加強美感節奏效果;使用「設問」方式,來抒發自身對宇宙、人事之疑問,形成波瀾跌宕之效果。晏殊善於引用、化用詩歌、文章之成語,利用詞體之長短句特性,創造獨具之意境與情感,以表達含蓄細膩的深層情感,故可說是善於轉舊為巧、化故為新;而其事典亦多為眾人熟知之典實,自然親切,渾化無跡,不必費心索求。
其四,就章法結構而言:章法結構是聯繫組合詞章作品的一條隱形線索,而晏殊以「底圖」、「虛實」、「情景」、「因果」、「今昔」、「點染」法等結構,或依秩序,或富變化的將意象材料以多樣的修辭技巧,譜成一首首感動人心的詞章樂曲。
其五,就特色與評價而言:《珠玉詞》內容與藝術結合後之特色可別為「含蓄婉約、自然流麗、文雅有思、雍容富貴」四項。晏殊詞之評價部分,首先就「承襲與新變」觀之,晏殊居北宋,深受花間、南唐詞之影響,融合了二派作者群之風格,然他跳脫了花間詞派穠豔脂膩詞風,承襲清淺有味之致;並進一步發展南唐詞文雅有思之風格,體現時代與個人之審美品味。就「成就與影響」觀之,晏殊在詞壇上,著實具有不小的影響力,其上承花間、南唐餘韻,含蓄婉約、清切雅麗,並為宋詞的創造與開展,開啟一線曙光與契機。他在北宋詞壇的地位與影響力,有「導宋詞之先路、創制新調、雅化豔情、開拓內容、以詩入詞之先驅」等數點。
晏几道《小山》研究
作者:刘嘉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几道  叔原  二晏  《小山  婉约  小令 
描述:的讚譽,也是傾向一種直感式的比喻和領悟,缺少具體的分析論證,較為含糊籠統,無法凸顯重點。
因此本論文擬以前人研究成果為基礎,嘗試對歷來詞論家的批評加以驗證,藉此對晏幾道《小山詞》做更全面、更細微的觀照。本論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先對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概況、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做說明;第二章則對詞人的生平事蹟、創作背景,加以考察。雖然史傳對晏幾道的生平事蹟並無記載,但我們仍可根據其自序、現存作品、詩友交游狀況、當時政治環境、社會現象及其它相關資料去探求他的個性、思想、情感與創作動機,並了解其對《小山詞》所產生的影響;接著第三、四、五、六章則藉著作品的賞析、資料的歸納、數據的統計、分析和比較,深入探究《小山詞》的內容題材、典故、意象與風格,期能更進一步了解其中所潛藏的創作理念、寫作手法、思想內涵、生命情懷、承繼創新與對後世的影響;第七章則總結以上,藉由《小山詞》在藝術上的成就,釐清晏幾道在詞史上究竟有何重要性與價值意義,從而提供晏幾道及《小山詞》進一步研究的基礎。
'临川四'的梦幻意识情的哲学
作者:蔡莉莉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梦幻意识  梦幻意识      紫钗记  紫钗记  牡丹亭  牡丹亭  南柯记  南柯记  邯郸记  邯郸记 
描述:论文由"时代母体的孕育"、"'四'梦幻意识论"和"情的哲学"三部分组成.
临川四戏曲接受史研究
作者:高嘉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临川四  接受美学  汤显祖  戏曲接受 
描述:與分析者則未有。是以本論文以「《臨川四夢》戲曲接受史研究」為研究題目,藉由文獻蒐集、分析,與接受美學之研究方法,將歷代《臨川四夢》之接受現象爬梳出一脈絡。第一章先論《臨川四夢》的生成背景,探究湯顯祖個人經歷、文藝觀、作品源頭,及其思想在《臨川四夢》的實踐。第二章探討《臨川四夢》在晚明的接受情形,分別從戲曲刊印、評論、演出三方面分析,說明晚明曲論者皆從崑腔立場對湯顯祖提出批判,儘管湯顯祖本人有所堅持,但仍然抵擋不住眾人以崑腔為基準去修正其作品以配合演出的潮流現象。第三章探討《臨川四夢》在清代的接受情形,探究此期曲譜採取改調而非改字之方式;評論者從道德觀點及重情重色觀點詮釋湯顯祖作品之現象;及面對乾隆時期花雅爭勝背景下,《臨川四夢》之應對方式及其產生之演出變革。第四章探討《臨川四夢》在民國的接受情形,探究《臨川四夢》之譯本及各種創新的研究角度角度。同時為符合現當代民情與觀眾口味而作的演出改動,多半以舞台美術為主,亦融合現代劇場元素,但在改編理念上則多要求合於原著,全本戲的演出形式也在當代受到青睞。結論總結《臨川四夢》的接受脈絡,並從接受美學理論角度得出戲曲文本接受的特殊性,並配合理論觀察《臨川四夢》當中的《牡丹亭》何以最受歡迎,其因即在於:一、《牡丹亭》本身所具備的文本召喚結構;二、外在演出環境的造就;第三、效果加乘作用。
论“临川四”的讽世意识
作者:黄三平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  讽世意识  明传奇 
描述:因素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组成,正文包括四章。 引言部分,简述“临川四”的研究状况,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第一章,从戏剧的讽刺传统
汤显祖的创作个性与<<临川四>>
作者:李宥ZHEN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临川四  临川四  创作个性  创作个性  文学性  文学性  表演性  表演性 
描述:汤显祖的创作个性与<<临川四>>
关于汤显祖戏剧作品中“”和“情”的表现
作者:轮田由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关于汤显祖戏剧作品中“”和“情”的表现
谢元淮学研究
作者:刘超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元淮  学思想  碎金词谱  碎金词韵 
描述:的影响,也非常重视律和韵等体学要求。在将《九宫大成》所收词乐谱辑录为《碎金词谱》后,谢元淮进一步提出以的合乐性作为最高标准,用曲的音律来规范作,并延请曲师编订了第二版的《碎金词谱》,成为以曲乐
晏几道《小山》接受史
作者:柯玮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  接受史  接受理论 
描述:;透過詞選、詞譜之計量分析,歸納各代偏好之作品,藉以瞭解各代對晏幾道《小山詞》之接受情形。而審美取向與接受情形互有關聯,對晏幾道《小山詞》之「傳播」各有助益;彼此交融、影響之餘,「創作」活動成為閱讀晏幾道《小山詞》後,接受並推崇晏幾道《小山詞》之有力實踐。 而通過以朝代為序之闡釋過程,能清晰窺見每一朝代之承繼性與開拓性,亦可得知各代側重晏幾道《小山詞》之面向。統合各代讀者對晏幾道《小山詞》之接受,要可分為三端:一曰批評,二曰傳播,三曰創作。宋代對晏幾道《小山詞》之接受,以「批評」接受最顯著;而支撐整個明代晏幾道《小山詞》之接受史,則為「傳播」接受;清代對晏幾道《小山詞》之接受最全面,成果亦最豐碩。要之,此三大面向構成歷代對晏幾道《小山詞》之接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