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1118)
期刊文章
(884)
学位论文
(35)
会议论文
(19)
图书
(1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22)
地方文献
(33)
红色文化
(8)
宗教集要
(3)
才乡教育
(2)
地方风物
(2)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
(344)
2013
(146)
2011
(236)
2010
(196)
2006
(60)
2000
(24)
1996
(20)
1991
(8)
1983
(6)
1981
(4)
按来源分组
其它
(47)
晋江经济报
(3)
经济日报
(3)
中国历史大辞典通讯
(2)
濮阳日报
(2)
青田侨报
(2)
黄海晨刊
(1)
复旦大学出版社
(1)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中国农资周报
(1)
相关搜索词
吴
文学研究
轻喜剧
古典戏曲
明代艺术
艺术特征
特大地震
现实主义
吴炳
婚姻观
吴炳权
行书
选集
编剧艺术
文明使者
社会主义事业
目标消费者
管理艺术
痢疾
爱情故事
喜剧性
大学士
国有资产流失
吴炳新
大学生
外文
结构
新阶段
模范人物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吴炳全】搜索到相关结果
35
条
吴
澄“和会朱陆”的思想研究
作者:
黄义华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
澄
和会朱陆
理气未始相离
心事不离
描述:
”来达至圣人之境。此是朱陆在修养方法上的重要差异。
吴
澄在本体论上提出了“理气未始相离”的思想,理气不离则“理”与“事”、“心”与“事”不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朱熹的“理本论”与陆九渊的“心本论
吴
澄的象数义理之学
作者:
张国洪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
象
辞
辞
理气
理气
心性
心性
道统
道统
描述:
现状
吴
澄号称草庐先生,是元代最有声望的学者之一,与当时经学大师许衡齐名,元人有“北许南
吴
”之称。
吴
澄的易学既言象数又言义理。他的象数思想主要见于《易纂言》和《易纂言外翼》,义理
吴
曾祺《涵芬楼文谈》探要
作者:
兰培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
曾祺
吴
曾祺
《涵芬楼文谈》
《涵芬楼文谈》
修养论
修养论
谋篇论
谋篇论
修辞论
修辞论
描述:
本论、余论三部分加以论述。序论简要介绍
吴
曾祺的生平、涵芬楼、《文谈》的版本及其理论价值,《文谈》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文谈》的目的和意义。本论分三部分加以阐述:一、“主于识见”的修养论。
吴
氏将“识见
状元才情 台阁先声—
吴
伯宗《荣进集》研究
作者:
蒋慧卿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
伯宗
《荣进集》
状元
台阁体
描述:
和散文的内容、艺术特色及成因,定位
吴
伯宗的文学地位,从中亦可一窥明初江西文学、馆阁文学、状元文学的创作概况。受明初崇儒复古文学思潮的影响,
吴
伯宗的诗文以议论和描写见长,语言简洁晓畅,风格雍容典雅
晚清古文研究——以陈用光、梅曾亮、曾国藩、
吴
汝纶四大古文圈
作者:
柳春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古文
桐城派
声音现象
曾国藩
古文教育
描述:
和
吴
汝纶四大古文圈子为中心,考察它们的形成过程,分析古文圈子内部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认为晚清古文进程也是桐城派古文从江南传播到全国、由兴盛走向衰亡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与不同地域文化有冲突,也有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