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93)
学位论文(524)
图书(118)
会议论文(53)
报纸(3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09)
地方文献 (123)
地方风物 (118)
非遗保护 (33)
才乡教育 (17)
文化溯源 (11)
宗教集要 (1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2(131)
2011(126)
2010(118)
2009(105)
2008(96)
2007(97)
2005(71)
2004(68)
2001(37)
1999(37)
按来源分组
其它(615)
上海戏剧(5)
外语与外语教学(3)
四川戏剧(3)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3)
齐鲁书社(2)
晋中学院学报(1)
巴蜀书社(1)
当代戏剧(1)
大舞台(1)
王之道及其词研究
作者:刘景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之道  相山词  思想内容  艺术成就  历史地位 
描述:评价了王之道词的艺术成就和应有的历史地位。全文主要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前言。简要阐明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对王之道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选题研究的内容要点作了说明。 第二部分 王之道及《相
临川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作者:刘丽荣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临川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察卞研究
作者:顾绍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蔡卞  王安石变法  北宋中后期  学术思想  社会变革 
描述:在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之后,无论在史官还是谏官任上都能够体现出非凡的能力和正直的人格,深得宋神宗的赏识。 哲宗“绍述”时期是蔡卞政治上的顶峰阶段,此时的蔡卞正当壮年,政治上也相对成熟。蔡卞首先进言重修《神宗实录》,并担任提举官,他充分利用王安石《日录》等材料对元祐时期所修实录的不实之处,予以更正,“是安石而非神考”,使王安石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也为绍述提供了变法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当蔡卞察觉到宋哲宗对这种做法不能容忍的时候,他又做了策略的调整,开始采用“盖抹之术”,“深赞元丰”推崇宋神宗的元丰之政,避免旧党人士对王安石理财之术的攻击。同时。在这一时期蔡卞对旧党进行了大力打击,失去理性。 徽宗建中靖国时期,蔡卞遭到弹劾离开中央,伴随蔡京的掌权而再度起用,和蔡京一起继续推行变法的事业,建成四辅,恢复湟鄯。但是,由于蔡京对新法的误解和用心不忠,使变法事业偏离了王安石的初衷。蔡卞无法忍受这种行为,而自身又不为蔡京所容,只好求去,再未入中央。 蔡卞所作的《毛诗名物解》和他的事业相辅相成。在该书中蔡卞将王安石《字说》和《诗义》中的经义理念运用发挥,使王安石的变法理念、人生哲学、伦理观念得以弘扬和传播。
蔡卞研究
作者:顾绍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蔡卞  王安石变法  绍述  《毛诗名物解》  《神宗实录》 
描述:入中央任职是在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之后,无论在史官还是谏官任上都能够体现出非凡的能力和正直的人格,深得宋神宗的赏识。 哲宗“绍述”时期是蔡卞政治上的顶峰阶段,此时的蔡卞正当壮年,政治上也相对成熟。蔡卞首先进言重修《神宗实录》,并担任提举官,他充分利用王安石《日录》等材料对元祐时期所修实录的不实之处,予以更正,“是安石而非神考”,使王安石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也为绍述提供了变法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当蔡卞察觉到宋哲宗对这种做法不能容忍的时候,他又做了策略的调整,开始采用“盖抹之术”,“深赞元丰”推崇宋神宗的元丰之政,避免旧党人士对王安石理财之术的攻击。同时。在这一时期蔡卞对旧党进行了大力打击,失去理性。 徽宗建中靖国时期,蔡卞遭到弹劾离开中央,伴随蔡京的掌权而再度起用,和蔡京一起继续推行变...
王安石政论文研究
作者:徐世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政论文  思想  艺术  影响  变法 
描述:论和变法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其次谈了他政论文的思想内容,包括他的君臣思想,管制思想和人才思想。这三个方面也正是其变法的主导思想,对其变法的结果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再次谈了它的艺术特色。以往的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十分简略,或是点到即止,或是人云亦云,很少有能具体分析的。而这正是本文的一个突破点。再次,谈了王安石政论文的影响。由于历来王安石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对其文的流传不免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尽管如此,其艺术魅力仍然影响着一代代的文人,而其思想更是被一些有志于国家的积极变革者所推崇。然而,在对其政论进行全面论述的同时,固然他政论文的艺术和思想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芒,但是也表现了他的一些缺点。在用于任怨的气魄下却带有着同情心,而不主张裁汰冗员;在广泛发掘人才的基础上却实行了错误的人才策略。因此,本文的第五部分就是在充...
李觏礼论研究
作者:李国平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觏    性情论  功利主义   
描述:觏的礼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传统的礼思想,并从中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之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营造出...
刘大年史学研究
作者:黄广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大年  中国近代史  阶级斗争观点  解释体系  当代史学 
描述:相关联。如果我们把新中国五十年作为一个学术时期,研究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派史学,分明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后,前十七年是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天下”,“文革”后他们相继去世,以刘大年、胡绳
谢逸诗歌研究
作者:赵翠荣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逸  诗歌  思想  风格  贡献 
描述:谢逸诗歌研究
王安石历史观研究
作者:陈润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王安石历史观研究
两周射礼研究
作者:袁俊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周  春秋  战国  东周礼书  射礼 
描述:大射礼、宾射礼、燕射礼、乡射礼、学射、军中射礼、巫术性射礼和由射礼衍生而来的投壶礼等。 从有关古史传说时代的文献记载看,射礼有一个较长的肇起过程,大约在原始社会部落和部落联盟的“英雄时代”和军事民主制时期,射礼可能即已出现。最早出现的射礼是巫术性射礼,它借助巫术的力量,成了联盟盟主和最高君长考察、惩罚、驾驭方国部族首领和进行军事训练的重要手段,并和其它礼仪一道成为部落、部落联盟和方国联盟社会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甲骨金文记载,射礼形成于殷商时代。当时射礼的种类开始增多,不仅有巫术性质的射天、射帝和宗教性质的射牲、射牢之礼仪,而且以弓矢竞技为目的的射礼也流行起来。弓矢竞射礼既有王子身份的子射、王射,也有王暨多方贵族成员的竞射。其形式既实射动物,也射射侯。其行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