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244)
期刊文章(2128)
学位论文(553)
图书(143)
会议论文(8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754)
地方文献 (165)
地方风物 (137)
非遗保护 (34)
才乡教育 (21)
宗教集要 (15)
文化溯源 (15)
红色文化 (14)
按年份分组
2010(1165)
2009(603)
2008(475)
2006(216)
2005(169)
2002(77)
2000(56)
1999(71)
1991(31)
1986(27)
按来源分组
其它(685)
历史研究(6)
护士进修杂志(4)
北京农学院学报(3)
护理研究杂志(3)
数学通报(2)
液压与气动(2)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1)
中国医学创新(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杨时批判新法新学研究
作者:康东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杨时  批判  王安石  新法  新学 
描述:、新学的具体措施。杨时采用多种手段与措施反对新法、新学,他撰写《三经义辨》对《三经新义》进行批判。又在一年间连续上《钦宗皇帝书》批判新法、新学。他鼓励弟子陈渊、居正、罗从彦共同反对新法,在与朋友
晏几道与秦观恋情词的对比研究
作者:史常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恋情词  对比研究  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描述:的,所以这一部分相对简略。 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是整篇论文的主体,分别从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对晏几道和秦观的恋情词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第二部分艺术形式的研究中,我主要是采用了类似于统计归纳
胡应麟格调说研究
作者:杨学莹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格调学说  神韵学说  辨体  正变  兴象风神  中国古代文学  诗歌史 
描述:格调说发轫于严羽,初步形成于李东阳,深造完善于前后七子,至胡应麟而集大成,并开始了向神韵说的转变。 作为明代“诗必盛唐”诗论的总结,胡应麟的诗学体系以“格调”为核心。“诗分唐宋”是格调说形成的起因。宋人以议论、文字、才学为诗,形成了与“唐音”
《汉书·艺文志》研究——以《六艺略》为中心
作者:尹海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六艺略  汉艺文志考证  班固  应麟  目录学 
描述:》和《沟洫志》,乃是以元刊明修本补配的,因此,应该纠正所谓景祜本《汉书·艺文志》的说法。另外,元刊本《汉书·艺文志》刻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8),而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应麟《汉艺文志考证》刻于元至元
胡应麟小说思想研究
作者:陈卫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小说研究  小说观  小说分类  小说史研究 
描述:析,全面观照胡应麟小说思想,并作出客观评价。 胡应麟的小说研究包括辨伪、考证,以及基于文献考察的理论上的归纳和总结。从学术方法上来说,主要采用了文献学(其中包括目录学、辨伪学、考据学
刘衡官箴思想研究
作者:张德军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官箴  司牧  棍蠹  理讼  帝制官僚政治 
描述:棍蠹。禁制棍蠹,就是要谨防棍蠹侵染主官事权、鱼肉平民百姓;禁制棍蠹的关键在于理讼,因为理讼是官民交往的最重要的环节。在理讼方面,刘衡从批驳呈词、差唤人证、堂上审讼到判处决断、出具甘结,在整个理讼的各个环节,都紧切关注对棍蠹的禁制。此外,刘衡对保甲团练官仓等问题也有所论述。论文认为,刘衡的官箴思想,自始至终是以民为本、以禁制棍蠹为核心的。 最后,在初步探讨帝制官僚政治社会的基础上,论文认为:一方面,刘衡的官箴思想是与帝制官僚政治的内在需求相适应的,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故而刘衡在由盛到衰的嘉、道时期能治绩有声、入祠名宦绝非偶然;另一方面,帝制官僚社会存在自身的结构缺陷,刘衡尽管深谙吏治情势,亦难以摆脱所处时代的历史局限,难以对封建末世产生真正的影响
虞集书学思想及书法实践研究
作者:谭国亮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虞集  理学  书法实践  奎章阁 
描述:”,“古隶为当代第一”。今人对此或不甚称赏,但在元中期他是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则是历史的真实。本文欲就虞集的书学思想及书法实践来探讨虞集在元中期书坛的地位。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元代理学的发展对虞集的学术思想影响深刻,并充分地体现在他的书学思想上。他惟古为师、六书为则的思想是与元初复归魏晋古法的思潮相一致的,而他的书统观则是对元代书学的重要补充。第二部分,论述虞集的书法师承,分别从行书、楷书、隶书三种书体分析虞集的书法风格特征。虞集在奎章阁的书画活动也是其书法成就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三部分,分析元、明、清不同时期的评论者对虞集书法的评价,再从理学背景下的文艺观和虞集自身的客观因素两个方面来探讨虞集书法成就形成的原因。总之,虞集以其儒家正统的书学思想和其清劲雅正的书法风格突出于元中期书...
吴澄“和会朱陆”的思想研究
作者:黄义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澄  和会朱陆  理气未始相离  心事不离 
描述:上的差异。在心性道德修养和治学方法上,朱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通过“道问学”来格物、穷理以求圣贤之道;陆九渊则主张要“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通过“先立乎其大”、“发明本心”即“尊德性”来达至圣人之境。此是朱陆在修养方法上的重要差异。吴澄在本体论上提出了“理气未始相离”的思想,理气不离则“理”与“事”、“心”与“事”不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朱熹的“理本论”与陆九渊的“心本论”思想;在心性道德修养和为学之方上,吴澄提出以“尊德性”为体、“道问学”为用,既反对“博展于外而无得于内”,也反对“专求于内而无事于外”,从而调和了朱熹的“道问学”与陆九渊的“尊德性”思想。吴澄的志向是要沟通朱陆,形成涵盖天人、明体又达用的全体大用之学。通过探讨吴澄理学“和会朱陆”的思想特征,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
周亮工及其《印人传》研究
作者:朱天曙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亮工  明末清初  文人圈  《印人传》  印学思想 
描述:《印人传》的成书过程、版本流传和与《读画录》比较,揭示这一时期的文化风气与《印人传》成书的关联。第二,对《印人传》一书的编辑思想进行研究,一方面,比较分析钱谦《吾炙集》、渔洋《感旧集》和《印人传
戏剧中的梦幻——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比较研究
作者:陈茂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戏剧  莎士比亚戏剧  戏剧  比较文学  文学史  作家评介  戏剧评论 
描述:究和跨文明研究的方法,从梦的角度试图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作品进行较全面的比较研究:首先探讨两位大师的生平和社会背景,然后从“善情”、“恶情”、宗教和戏剧结构等四个方面论述梦在汤剧和莎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