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87)
学位论文(524)
图书(155)
报纸(57)
会议论文(5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59)
地方文献 (123)
地方风物 (118)
非遗保护 (33)
才乡教育 (19)
宗教集要 (12)
文化溯源 (1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31)
2013(117)
2012(154)
2011(146)
2010(142)
2006(118)
2005(103)
2003(59)
2000(35)
1999(47)
按来源分组
语文建设(8)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7)
小学语文教学(6)
中文自修(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科学咨询(2)
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1)
教育研究与评论(1)
西藏日报(1)
淇河晨报(1)
奎章阁文人辞赋研究
作者:侯慧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奎章阁  辞赋  虞集 
描述: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元代文学研究中,很少有人整体地关注过奎章阁文人及其对于元代文坛的巨大影响,具体到奎章阁文人的辞赋研究更是无人涉及,故笔者有意以之为研究对象,力图揭示奎章阁文人的文学活动
李觏、王安石农业思想比较研究
作者:吕金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  李觏  王安石  农业思想  比较研究 
描述:革思想的形成。作为当时改革派的李觏、王安石先后提出了以强本抑末、发展农业为主体的农业思想。而作为渊源颇深的二位改革家,他们的农业思想既有“社会以农业为主导”、“政府主导农业生产”、“大力惠农、恤农”等方面的普遍共识,又有对摧抑兼并、减负宽民等问题的不同见识。在土地问题上,李觏主张摧抑兼并,至少是限制兼并规模;而王安石则认为摧抑兼并不切实际,无操作之可能。在赋役问题上,李觏单纯提出了减税减役的方案;而王安石则变减为均,通过迫使富人承担赋役来减轻个体农民的负担。在赈灾备荒问题上,王安石提出以工代赈、低息贷款的方式解决百姓的困境;而李觏则依然坚持国家投入建立常平仓的方式防备灾荒。对于李觏和王安石农业思想的分歧,本文也进行了尝试性探索,认为二人社会角色的差异是他们农业思想产生分歧的根源。李觏、王安石农业思想有着相同的渊源、相近的目的,都受到《周礼》的很大影响。王安石农业思想是对李觏农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在具体措施方面王安石又较李觏之观点更为成熟。北宋之后的一些思想家对于李觏、王安石农业思想也各有评价。南宋朱熹对王安石的农业思想评价较高,但亦指出其修德正心方面的缺失。浙东学派虽然讲求功利,但对李觏、王安石的农业思想却褒贬不一。他们都赞同李觏之思想,却对王安石之农业政策大加批判,认为其是“聚敛之政”。
王安石变法中的宣传斗争研究
作者:魏海岩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宣传  舆论 
描述:争论。宋代面向社会的教育系统有官学、私学之分。变法群体主要通过改善官学办学条件、加强对学官控制、改革教材等手段控制官学,使之成为宣传变法理论的主要渠道。仕途上失意的反变法官员无法控制官学,便通过创办私
《玉海·艺文》的图书分类法及现代价值研究
作者:李润鹤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应麟  玉海  分类标准  类目设置 
描述:国目录学史中的奇葩。《玉海·艺文》的著录,不仅是简单书目的分类罗列,而是以“编题”为单位,集中与该编题有关的全部资料,建立起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反映了类书内容丰富的特色。《玉海·艺文》的图书分类跳出了四部分类的桎梏,以书籍的内容、名称、体裁为分类标准,对类目名称、排列次序、类目种类作了调整,形成了便于检索、著录灵活、全面系统等特点,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分类体系。这些做法对今天的图书分类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艾南英文论思想研究
作者:李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代  艾南英  文学思潮  豫章社  桐城派 
描述:产生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并详细阐述其文论思想的主要观点,重点探究艾南英文论思想的价值及其与清朝桐城派文论思想的一脉相承关系,论述二者之间的联系及后者对艾南英文论观的继承与变通之处。
《周礼》郑注双音词研究
作者:程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郑玄注  双音词  语法结构  语义分析 
描述:情况。对郑注中的词语进行详尽的描写并加以阐释,对于东汉词汇的断代研究和汉语词汇史的构建、辞书的编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周礼》郑注双音词为对象,通过建立语料库,以词汇学、训诂学、语义学的理论为指导
曾巩记体散文研究
作者:刘芸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巩  记体散文  内容特点  艺术特色  影响 
描述:特点,分别从人事杂记类、工程营造类、寺院记类和学记类四个方面对曾巩的记体散文进行分类和探讨。由于寺院记和学记的内容较少,故将这两个方面合并为一节内容。第三章主要从结构、语言和情感三个角度探讨曾巩记体散文的艺术特色。第四章以曾巩记体散文对南宋的朱熹、明代的唐宋派和清代的桐城派的影响为例,探讨了曾巩记体散文的历史地位及影响。最后是结语,总结整篇论文的主要观点,肯定了曾巩记体散文的独特风格和文学价值。
北宋熙丰时期的两府研究
作者:陈朝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熙丰  中书  枢密院  王安石  变法 
描述:宗政府走上了变革之路。在其不断对宰执进行考察与筛选的过程中,王安石入主中书。这个具有强烈革新思想的变法派人士,开始着手中书自身机构和经济、人事制度等相关领域的改革。在整个改革进程中,王安石主持下的中书不仅要对新法条文进行设计,而且还要对新法试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与调整;不仅要应对因实施变法而遭到来自台谏系统的压力,还要应付枢密院对新法的阻挠和破坏;不仅要面对变法派与反变法派之间的攻击与非难,而且还要面对变法派内部成员的分裂与倒戈。王安石在位时期的二府关系,对抗多于合作,分歧多于融合。王安石第二次淡出政治核心舞台后,二府进入后工安石时代,二府之间已没有路线上的分歧,宋神宗已经完全学会帝王操术,二府官员在其既定“国是”的轨道上秉承圣意,因此元丰时期二府的关系及行政特点已完全迥异于熙宁时期。本文在梳理二府关系的同时,也对变法时期主要新法出台及运行过程中二府政治主体——官员的思想、态度、行为加以微观的呈现,除此之外对二府内部机构的设置、官员的更迭以及人事变动表象下的政治主体与政治事件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爬梳,以期能够更加深入体会宋政府高层决策过程中奇诡多变的政治态势和鲜活的政治景象。
《周礼》郑注探源训诂研究
作者:裴欢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探源訓詁  同源詞  語詞理據 
描述:語言材料,運用繋聯同源、追溯詞源、解釋名源的方法,對《周禮》鄭注中的探源訓詁展開研究。本文爬梳分析了《周禮》鄭注中探源訓詁的條例,總結出了鄭玄探源訓詁的體例和方法。根據語詞的音義關係,將其理據關係歸
陆九渊书院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
作者:田莉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书院  书院教育 
描述:说明陆九渊所经营的槐堂书屋及象山精舍都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书院。第二部分分析陆九渊书院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理论基础。书香家世、官方持续恪守的“重文”政策、理学传承与发展的需求构成了重要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包括政治和哲学两个层面。第三部分是梳理一下陆九渊书院教育思想发展的过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创办槐堂书屋,是为初步形成期;二是参与鹅湖、白鹿等学术盛会,是为深化提升期;三是经营象山精舍,此为完成建构期。第四部分是解读陆九渊书院教育思想体系。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书院教育目的,在于明理、读书和做人;二是书院教育内容,主要是道德、经学、技艺和科举教育;三是书院教育方法,分别论及教学方法和德育方法。第五部分论及陆九渊书院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影响和启示,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提出大学应以制造新思想、引领社会文明为使命,应该以培养“完人”为目标,还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批判精神为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