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449)
报纸
(52)
学位论文
(28)
图书
(18)
会议论文
(1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17)
才乡教育
(133)
地方文献
(15)
按年份分组
2010
(30)
2006
(24)
2002
(11)
2001
(7)
2000
(14)
1999
(32)
1998
(53)
1997
(19)
1995
(13)
1988
(10)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
(59)
其它
(49)
孔子研究
(8)
中国哲学史
(7)
东岳论丛
(4)
鹅湖月刊
(4)
道德与文明
(2)
新东方
(2)
潍坊学院学报
(1)
清史研究
(1)
相关搜索词
本体论
心学
和而不同
王学统
陆九渊
创造性机制
王守仁
研究成果
儒家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
明代
程颐思想
《明儒学案》
易学
三教一致
体用
风格
理学
吴澄
去功利化
现代
六经注我
禅学
陆子学派
历史影响
做人
客观唯心主义
发展演变
江西省
首页
>
根据【检索词:陆氏心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28
条
北宋临川王
氏
家族及文学考论:以王安石为中心
作者:
汤江浩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临川王
氏
家族
临川王
氏
家族
文学
文学
文学交往
文学交往
考论
考论
描述:
国文学史上最具有争议的人物。这些争议又无疑使他成为了宋代文化史上评价最复杂,意蕴最丰富的文化人物之一。本文分上、下两编,以王安石为中心,对王安石及其家族之文化、文学构成进行了深入剖析。上编为临川王
氏
和会朱
陆
:吴澄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
王富河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澄
朱熹
陆九渊
和会朱
陆
描述:
的“和会朱
陆
”思想,是宋代理学向明代
心学
的过渡,更集中地说,是程朱理学、
陆
氏
心学到阳明
心学
、明清理气论的过渡。尽管吴澄思想有“驳杂”之嫌,然其“和会朱
陆
”的思想,对学术传承、理学发展的影响是不可抹杀的。
吴澄“和会朱
陆
”的思想研究
作者:
黄义华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澄
和会朱
陆
理气未始相离
心事不离
描述:
”来达至圣人之境。此是朱
陆
在修养方法上的重要差异。吴澄在本体论上提出了“理气未始相离”的思想,理气不离则“理”与“事”、“心”与“事”不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朱熹的“理本论”与陆九渊的“心本论
李绂与《
陆
子学谱》
作者:
杨朝亮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地留给了
陆
王后学。 在清代
陆
王学术的发展中,李绂是其关键人物之一。李绂一生致力于
陆
王学术,著有《
陆
子学谱》、《
陆
子年谱》、《朱子晚年全论》诸书,极力为
陆
学争正统。《
陆
子学谱》二十卷,用李绂
心学
视野下的人道之省思:陆九渊思想研究
作者:
张路园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本心
心即理
易简工夫
实学
描述:
根据,而
陆
氏
心学
的建构是对朱子理学的回应,因此,文章从探讨
陆
?
陈白沙的历史世界
作者:
廖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天理
良知
皇权
理学
心学
方孝孺
朱棣
吴与弼
陈献章
描述:
道统与正统为一。多数士大夫则不为其动,或于朝廷力持清议,或于民间讲道守身,皆以天理为依归。后有学者,以此为归,躬身践履,以成
心学
。
心学
为何,良知而已,知善知恶,即为天理。晚明诸儒,则以入朝为荣,先为
从心即理到心外无理:浅谈王守仁对陆九渊
心学
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作者:
郑超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心即理
心外无理
陆
王
心学
描述:
”等极具自身特色的
心学
理论,注重个体的存在性及自身价值,注重实现对自我的超越,从而将
心学
思想融会贯通集其大成,成为宋明之际天人合一的典型范式。本文试图通过对
陆
王
心学
的纵向比较,找到
陆
王
心学
的发展脉络
从朱
陆
异同到朱王异同:以理、性、心、知四个范畴为中心
作者:
毕游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明理学
范畴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描述:
的“理”都具有双重性特征,既是存在于自然世界的客观之理(实然之理),又是存在于人伦世界的主观之理(应然之理)。其中,客观性是显性的,主观性则是隐性的。这一双重性是“理”范畴的内在矛盾。朱
陆
之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