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550)
期刊文章(1857)
学位论文(63)
会议论文(47)
图书(3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200)
地方文献 (116)
非遗保护 (64)
红色文化 (58)
才乡教育 (54)
地方风物 (43)
宗教集要 (16)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1(687)
2008(214)
2006(135)
2003(89)
1997(37)
1995(36)
1994(36)
1988(20)
1987(33)
1984(32)
按来源分组
云南日报(453)
深圳特区报(22)
云南党的生活(12)
党的生活(云南)(9)
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4)
云南教育·视界(3)
道路交通管理杂志(3)
江苏物资(2)
法治快报(1)
空中交通管理(1)
阮刻本《禮注疏》校讀札記
作者:常相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禮注疏》  阮刻本  《四庫全書》本  校讀札記 
描述:阮刻本《禮注疏》校讀札記
亮工生平思想及其散文创作研究
作者:平志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亮工  生平  贰臣心态  学术思想  散文创作 
描述:合明清易代之际的时代背景,重在考辨亮工由明入清,入仕新朝的原因,与先后三次入狱的始末缘由。第二章,在前章生平考证基础上,发掘、分析这些经历遭遇对亮工人格心态造成的巨大影响。主要围绕清初贰臣的人生
清初士大夫群体的心态诠释——以亮工为个案
作者:曹斌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亮工  亮工  遗民  遗民  焚书  焚书  明清之际  明清之际  社会变革  社会变革 
描述:题。另外,通过对亮工晚年焚毁自己生平大部分著作这一行为的解析,来揭示时代变迁在历史人物心理上产生的影响。该文把亮工的活动纳入到明清之际社会的大变革中,考察士大夫群体对社会变革的不同反映,从而对
仕清文人之不遇咏怀-亮工及其仿陶书写研究
作者:叶佩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民  陶渊明  不遇  田园之想 
描述:有豐富情懷之士大夫。深入探究後,更能發現氏在時代轉變中,保有自我,其胸襟與抱負,恰為本論文所要研究的重點。 多數亮工研究,試著氏於明末清初之表現,就「創作」與「交游」兩方面,觀察其行為背後之意
王应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小儿腭望诊在咳嗽辨治中应用
作者:徐旭英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腭望诊  王应麟  小儿咳嗽 
描述:名医前辈如祁振华、慕新等请教,受其指点,亦获益不浅。扎实的基础理论学习对于王老师以后应付繁忙的临床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临床中王老师重视望诊,尤重舌诊、望头顶污垢以及腭望诊法;在临诊中结合小儿稚阴
王应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和诊治小儿外感发热独创望
作者:孙明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应麟  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小儿外感发热  清解养阴化痰法  青寒合剂 
描述:。独特的望腭方法,在诊治小儿外感发热过程中,协助指导辨证用药,减少抽血、拍片等化验检查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伤害。王老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依清解养阴化痰法创青寒合剂,“护元气不用辛散攻伐”,退热存阴
王应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诊治小儿外感发热独创望
作者:孙明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应麟  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望诊法  小儿外感发热  清解养阴化痰法  青寒合剂 
描述:方法。独特的望腭方法,在诊治小儿外感发热过程中,协助指导辨证用药,减少抽血、拍片等化验检查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伤害。王老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依清解养阴化痰法创青寒合剂,“护元气不用辛散攻伐”,退热存阴
王应麟《困学闻》研究
作者:刘方玉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应麟  《困学闻》  考据  影响 
描述:,从考据内容、考据方法、考据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论述,详细介绍《困学闻》在考据的贡献。考据内容主要包括考证文献典籍的正误、考证人物史实、考证天文地理、考名物典制等方面。考据方法多样,包括列举法、辨
觏礼论研究
作者:李国平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情论  功利主义   
描述:;在礼的内涵,他认为礼是施政、立教、治国、安民、修已的根据和标准,礼,是仁、义、智、信之本,礼将仁、义、智、信、乐、刑、政七者统于一体;在礼的具体要求方面,他认为礼对经济、政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瑞清年谱
作者:徐雯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瑞清  瑞清  年谱  年谱 
描述:冠道士装,自署“清道人”流寓上海,卖字为生,与同寓上海之晚清遗老交游往来。本文拟对其一生进行搜集、整理,取其言行之大节,师友之结契,际遇之坎坷,行踪之经历,编而入之,撰其年谱,以便我们一窥瑞清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