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57)
学位论文(529)
图书(123)
会议论文(59)
报纸(4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87)
地方风物 (122)
地方文献 (115)
非遗保护 (39)
才乡教育 (20)
宗教集要 (12)
文化溯源 (11)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117)
2009(110)
2007(111)
2006(82)
1999(47)
1996(18)
1993(20)
1989(23)
1987(18)
1985(19)
按来源分组
其它(626)
人民音乐出版社(9)
史学史研究(6)
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6)
学术月刊(4)
海峡文艺出版社(4)
黄冈师专学报(1)
课外语文(初中)(1)
贺州学院学报(1)
人民出版社(1)
晏几道《小山词》研究
作者:刘嘉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几道  叔原  二晏  《小山词》  婉约词  小令 
描述:微的觀照。本論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先對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概況、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做說明;第二章則對詞人的生平事蹟、創作背景,加以考察。雖然史傳對晏幾道的生平事蹟並無記載,但我們仍可根據其自序
陆九渊的“存心伦理”思想研究
作者:刘英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存心伦理  责任伦理 
描述:两面。 陆九渊的存心伦理思想奠基于“心即理”这个基本命题。“存心伦理”作为实践的学问,关键在于“何以做成”。人们要破解“物欲”、“意见”的遮蔽,并通过立志、读书明理、师友互助、复其本心等方法
吕南公文学思想研究
作者:许维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吕南公  经学  文学思想  文章 
描述:为以主体内心为据。坚持自爱而循常关键在于不离乎道,即儒学用世观念和道家顺变思想的高度统一。 第二部分,重点讨论吕南公的文学思想之一——“文与经家分党”,试图从其对经学的反拨和文章观念两个方面分析归纳其提出该观点的理由,而这两方面的理由正是此观点的一体之两面。 第三部分,重点探讨吕南公的文学思想之二——“文者言词之大美”,从其对文学创作过程具体的阐述可以发见,他的文学理论高度强调作者的主体性,而最终又落实到文章价值的实现上。 第四部分,旨在通过对其文学创作的总结和归纳,进一步印证他的文学思想,事实上,吕南公的文学创作与其文学理论本身高度统一。
晏几道研究之诸问题考
作者:李丹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几道  生平交游  流传  现状  版本  资料汇编 
描述:生平和对其词作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到近代,晏几道及其词作的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一些成果,也有许多尚待研究的领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梳理了近现代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晏几道及其词集
王应麟学术思想研究
作者:马丽丽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应麟  学术思想  汉宋兼采  经世致用 
描述:部分主要探讨王应麟“汉宋兼采”的学术思想。宋末学界崇尚空谈义理,学风空疏,为了救治这种空疏的学风,王应麟一方面主张不要轻易疑经惑传,应重拾汉唐诸儒的经注、经说,重视汉唐学者的解经方法,提倡考据,体现
临济、曹洞二宗禅学比较研究
作者:殷玉楼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临济宗  曹洞宗     
描述:禅学思想又不尽相同,禅法差异较大,禅风也形成鲜明对照。 本文以比较的方法研究了两家的禅学,分析两家立宗法门与弘法施设,以期品味其迥异之趣。概括而言,临济宗要求学人必须首先建立“真正见解
为霖道霈禅师禅学研究
作者:马海燕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山林佛教  禅宗  曹洞宗  为霖道霈 
描述:的研究成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确定本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介绍明末清初佛教的发展概况、鼓山佛教的历史源流以及为霖道霈禅师的生平等。道霈禅师思想的形成与明末佛教发展声息相通,与鼓山涌泉寺
《金山寺梦游录》的语言特征研究
作者:朴辰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山寺梦游录  语音标记  词汇特征  语法特征 
描述:、因为在形态特征上由于元音和谐被进一步打破,所以在词尾使用上没有考虑阴性阳性词汇相搭配的规则,因此,在资料中不难看出任意性特点。以上研究成果为研究文学和朝鲜语语言体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赣东南丰傩面具艺术研究
作者:宗恒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丰    傩面具  造型特征  艺术特征 
描述:仪主角方相氏的留存,就可以对南丰傩舞的的文化的来源有初步的推测,同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傩舞的自身发展和戏剧的影响,南丰傩舞在既保留古老的傩仪和傩神面具的基础上发生了转变,傩的娱人性被增强而其核心的逐疫主题仍然保存。 面具是整个傩文化的重要组成,南丰傩舞所使用的面具也多种多样,有自先秦以来的傩仪主角方相氏——狰狞的开山,有自唐以来宫廷傩仪的主角——威严的钟馗,还有宋以来民间戏剧和传说带来的种种形态各异的神仙鬼怪。傩面具的色彩与造型同其他的民间工艺品相似,浓艳的色彩、夸张的造型凝聚了民间艺人智慧与想象,这使得其艺术特征鲜明。 在经历了漫长古代的发展、1949年到文革之间的蓬勃振兴、文革中的近乎绝迹和文革后的复兴,现代的傩文化的衰落使得傩面具的发展走上工艺品化的道路。在大众传播渠道的影响下,南丰傩文化及...
戏曲与地方社会:以宜黄戏为个案的研究
作者:徐海燕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宜黄戏曲  演艺活动  社会历史变迁 
描述:在民间的“社祭”及其他的酬神的活动时进行。这种情形下的戏曲演出更多的是表达人们对神灵或祖先的崇敬之心,因而表现为祭祀性功能。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宜黄戏曲活动开始繁荣起来,而戏曲的功能也逐渐从娱神转向娱人。进入新时期后,由于戏曲被纳入了国家文化体系,因而成为国家的宣传喉舌,其功能再次出现变化。宜黄戏曲的曲折历程和功能的演变一定层面上反应了宜黄的社会历史变迁。本文正是以这种从宜黄戏曲的这种变化入手,以其功能的演变为主体,探讨宜黄戏曲演变与其地方社会的变动之间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