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颖达《礼记正义》研究
-
作者:陶广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记》 《周礼》 《仪礼》 郑玄《礼记注》 孔颖达 《礼记正义》
-
描述:孔颖达《礼记正义》研究
-
曾巩文学思想研究
-
作者:李天保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巩 文学思想 成因 创作实践 影响
-
描述:,认为其成因主要是在北宋中叶变革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以个人的儒学修养为基础,在前辈师友古文家的影响下形成的。曾巩在这三种主要因素的培育下,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思想。第二章为曾巩文学思想的具体表现,也是论文
-
包恢诗论研究
-
作者:郭瑞芳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境 理学 道家思想 张力 超越性
-
描述:诗人修养论得以发展。包恢继承了前人“有感
而发”的创作发生论,并补充了“代天立言”式的创作缘起。在两种
创作缘起的论述过程中,表现了对诗歌形式之美与情感之真的双重关
注。此外,他突破传统的“养气论”,从“理”、“志”、“真”、“自作
主宰”四个方面全方位讨论了诗人的修养问题,为诗人提高人生境界
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包恢诗论以其全面性和深刻性为中国诗论做出了一定贡献。他的
诗论从头到尾都贯穿着理学思想背景,其中,创作论部也明显流露出
道家思想的痕迹。因此,包恢诗论为中国诗论做出的贡献间接反映了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特别是理学思想对中国诗论产生的积极影响。
同时,包恢诗论与严羽、元好问诗论呈现出许多相似之处。其相似一
方面流露出理学的共同影响,一方面展示了当时的诗学发展趋势,即:
在意境的营造问题上,宋代诗论的关注重心由如何实现诗之工巧转向
如何使诗由工入妙。
总的来说,包恢诗论对于反思理学思想对中国文论的意义,确立
本土文化在意境论诞生中的地位以及理解宋代诗学的发展趋势都有
积极的意义。
-
陈瓘研究
-
作者:郭志安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陈灌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日录 四明尊尧集 合浦尊尧集
-
描述:最初对王安石的才能、人品及学术,都是尤为推崇备至的。但进入徽宗朝后,陈瓘两部重要作品——《合浦尊尧集》和《四明尊尧集》的先后问世,则标志着陈瓘的思想发生重大转变,即:《合浦尊尧集》尚将王安石置于一个
-
危素研究
-
作者:吴晓红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危素 经世
-
描述:危素研究
-
《礼经会元》研究
-
作者:韩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叶时 《礼经会元》 《周礼》
-
描述:科举考试中的科目,成为“显学”,阐释《周礼》学论著大量涌现,讨论《周礼》之风盛行。与汉唐《周礼》学研究相比,宋代的《周礼》学研究以“论辩”为主,重视《周礼》的社会功用,并出现了“冬官不亡”说。受两宋
-
陆九渊道德思想的研究
-
作者:彭艳梅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心 道德 理
-
描述:道德原则、道德教化、道德修养、道德境界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陆九渊以“心即理”的本体论和“人性本善”的善恶论做为道德依据,支撑着他“尊德性”为首的道德教化论和“发明本心”的道德修养论。道德修养的最终境界就是他的理想人格“圣人”。在分析陆氏的这些道德思想中,将之与同时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伦理思想进行了横向比较,这种比较集中体现“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发明本心”与“格物穷理”等道德教化和道德修养方面。为了突出陆九渊在心学思想方面的贡献,同时展示他思想理论的不足,文章在心本体论、道德修养论、理想人格论等方面将陆九渊与王阳明两人的学说进行了比较。文章的最后部分是对陆九渊的道德思想进行了评价,从两个方面肯定其进步积极的一面,同时从两个角度揭露出其不足与消极之处。
-
宋祁诗歌研究
-
作者:赵敏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祁 诗歌 编年 西昆 李商隐 晏殊 杜甫 江西诗派
-
描述:宋祁诗歌研究
-
陆九渊生命哲学研究
-
作者:陶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存有 创造 生命 时空
-
描述:重点分析论述了陆九渊的生命哲学思想;三、四章则分别论述了陆九渊及家族在生命哲学下的生活践履。
-
《周礼》饮食制度研究
-
作者:王雪萍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食官 饮食结构 饮食礼制 饮食制度
-
描述:考证了相关制度,展示了《周礼》饮食制度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