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93)
学位论文(524)
图书(118)
会议论文(53)
报纸(3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09)
地方文献 (123)
地方风物 (118)
非遗保护 (33)
才乡教育 (17)
文化溯源 (11)
宗教集要 (1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2(131)
2011(126)
2010(118)
2009(105)
2008(96)
2007(97)
2005(71)
2004(68)
2001(37)
1999(37)
按来源分组
其它(615)
上海戏剧(5)
外语与外语教学(3)
四川戏剧(3)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3)
齐鲁书社(2)
晋中学院学报(1)
巴蜀书社(1)
当代戏剧(1)
大舞台(1)
北宋天人感应政治思想之研究
作者:颜汝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  天人感应  政治思想  董仲舒  欧阳修  王安石 
描述:的發生,起因君主施政不當,上天依此示警。在此思想影響下,漢人經常將某一人事與某一災異作連結。而這套思想內涵在董仲舒之後,經許多漢儒的詮釋,並與讖緯相結合,使內涵更加擴充。這套思想至魏晉時仍繼續流行,但只限於政治領域,學術領域則以玄學為主。至唐代,開始出現大規模批評天人感應思想的言論,但當時少有直指天人感應思想的理論核心進行攻擊。
北宋建國初期,基於國家政權合法性的需求,天命思想被大量運用。因此可見大臣以「天災為時數」的言論回應君主;亦可見天書事件中充斥祥瑞和天命思想。但相對地,也有不斷持批評天書事件的朝臣。在學術上,也有儒者對作為天人感應思想依據的《尚書.洪範》進行反五行災異的理論改造工作。
北宋中晚期的天人感應思想在質與量上都有重大突破。當中雖有持傳統天人感應思想者,但他們更側重兩點:一為自省修德;一為行事應發自內心與至誠。另持天人不相關者也大量出現。此外,亦有言論矛盾者,這可能是基於政治的考量。且對北宋這些大臣而言,不論接受天人是否直接相關,上天譴告的意義都比不上對人世事務的處理。而且,天人不相關的政治思想已成為當時的論述方式,這在唐以前的政治論述中是不存在的。
晏殊珠玉词研究
作者:江姿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殊  珠玉词 
描述:情,或唱曲助興,晏殊貴為朝廷重臣,生活離不開宴會酬作,故其詞篇在娛賓遣興、配樂歌唱的創作前提下因運而生。但晏殊歷經三次貶謫的委曲境遇,亦曲折含蓄地傾訴於「蠻箋曲調」中。
因此,時代之環境、背景及個人之生平、經歷,可與《珠玉詞》所呈現之內容主旨、形式、藝術、特色等各方面互為參照呼應。
經過本文對晏殊《珠玉詞》之全面探討,茲綜合各章要義,概述如下:
其一,就形式而言:晏殊選用詞調,以自度曲〈漁家傲〉(十四闋)最多,次為〈浣溪沙〉(十三闋)、〈木蘭花〉(〈玉樓春〉)(十一闋),再其次為〈訴衷情〉(九闋)、〈鵲踏枝〉(〈蝶戀花〉)(八闋)、〈採桑子〉(七闋),〈喜遷鶯〉、〈踏莎行〉、〈破陣子〉皆各五闋;以上十種詞調已占《珠玉詞》半數(共七十七闋,約56. 2%)以上,可見晏殊選調填詞之偏好。然晏殊另以二十七種詞調填制六十闋詞篇,表現其詞調種類之多樣與變化性。此外,晏殊用韻最多的是第三部(三七次),其次是第七部(三二次),再其次為第六部(十九次)及第十二部(十四次),其聲情分別為:縝密、清新、凝重、盤旋,正與晏殊含蓄婉約、自然綺麗、文雅有思、雍容富貴等特色不謀而合。
其二,就內容方面而言:《珠玉詞》可大別為「時序、情愛相思、離別、遊賞、詠人、詠物、頌禱」等七類。無可諱言,晏殊詞篇多呈現應歌、酬作等內容,並無深刻的思想價值,但他體現的卻是北宋承平的社會現象與文壇風貌,並細膩曲折的呈現詞人之情感意緒。再就主旨方面而言:晏殊詞大部分抒發傷春悲秋、嘆老惜時等感傷情緒或倡導及時行樂之思想,看似消極,但亦可見詞人珍惜時光、熱愛人生、執著理想之生活態度。
其三,就藝術技巧而言:本文別為「意象、修辭、用典」三部分研討,晏殊所使用的意象,或從生活周遭信手拈來;或代表其個人的審美趨向,多令人賞心悅目,且呈現色、香、味俱全的立體畫面,如節候時序、自然景物、人文建物、酒舞筵席、繽紛色彩、悅耳聲響等,他將各類意象驅遣入詞,組織變化、運用自如,藉由這些意象鋪陳詞境,代訴心曲,形成個人的作品風格特色。晏殊亦善用各種修辭技巧,如:譬喻、映襯、對偶、類疊、借代、轉化、設問等法來增添文字藝術之魅力,融攝委婉曲折之心思。尤以「類疊」及「設問」技巧為《珠玉詞》凸出之特色,運用「類疊」重複強調以增強敘事抒情效果、摹聲狀形以加強美感節奏效果;使用「設問」方式,來抒發自身對宇宙、人事之疑問,形成波瀾跌宕之效果。晏殊善於引用、化用詩歌、文章之成語,利用詞體之長短句特性,創造獨具之意境與情感,以表達含蓄細膩的深層情感,故可說是善於轉舊為巧、化故為新;而其事典亦多為眾人熟知之典實,自然親切,渾化無跡,不必費心索求。
其四,就章法結構而言:章法結構是聯繫組合詞章作品的一條隱形線索,而晏殊以「底圖」、「虛實」、「情景」、「因果」、「今昔」、「點染」法等結構,或依秩序,或富變化的將意象材料以多樣的修辭技巧,譜成一首首感動人心的詞章樂曲。
其五,就特色與評價而言:《珠玉詞》內容與藝術結合後之特色可別為「含蓄婉約、自然流麗、文雅有思、雍容富貴」四項。晏殊詞之評價部分,首先就「承襲與新變」觀之,晏殊居北宋,深受花間、南唐詞之影響,融合了二派作者群之風格,然他跳脫了花間詞派穠豔脂膩詞風,承襲清淺有味之致;並進一步發展南唐詞文雅有思之風格,體現時代與個人之審美品味。就「成就與影響」觀之,晏殊在詞壇上,著實具有不小的影響力,其上承花間、南唐餘韻,含蓄婉約、清切雅麗,並為宋詞的創造與開展,開啟一線曙光與契機。他在北宋詞壇的地位與影響力,有「導宋詞之先路、創制新調、雅化豔情、開拓內容、以詩入詞之先驅」等數點。
元 何澄《归庄图》研究
作者:张静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元 何澄《归庄图》研究
晏几道《小山词》研究
作者:刘嘉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几道  叔原  二晏  《小山词》  婉约词  小令 
描述:微的觀照。本論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先對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概況、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做說明;第二章則對詞人的生平事蹟、創作背景,加以考察。雖然史傳對晏幾道的生平事蹟並無記載,但我們仍可根據其自序
陆九渊的“存心伦理”思想研究
作者:刘英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存心伦理  责任伦理 
描述:的内在面向,强调人们应该通过实践工夫存得本心、证觉心体;“存心伦理”还有一个“为人”的向外发用的面向,强调禀有天地之理的人们应该在社会角色中按照责任伦理行动。“存心伦理”的两个面向是互相贯通的一体两面。 陆九渊的存心伦理思想奠基于“心即理”这个基本命题。“存心伦理”作为实践的学问,关键在于“何以做成”。人们要破解“物欲”、“意见”的遮蔽,并通过立志、读书明理、师友互助、复其本心等方法证觉心体,以实现生命展开同天地、自然运转和谐而不滞。我们通过陆九渊的“为人之道”、“为人之教”、“为人之政”的阐发,说明“存心伦理”如何发用于人群社会、伦常日用之中,以践行责任伦理。 陆九渊的存心伦理思想是落实于生活实践中的生命的学问。虽然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生活世界发生了变迁,但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存心...
吕南公文学思想研究
作者:许维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吕南公  经学  文学思想  文章 
描述:为以主体内心为据。坚持自爱而循常关键在于不离乎道,即儒学用世观念和道家顺变思想的高度统一。 第二部分,重点讨论吕南公的文学思想之一——“文与经家分党”,试图从其对经学的反拨和文章观念两个方面分析归纳其提出该观点的理由,而这两方面的理由正是此观点的一体之两面。 第三部分,重点探讨吕南公的文学思想之二——“文者言词之大美”,从其对文学创作过程具体的阐述可以发见,他的文学理论高度强调作者的主体性,而最终又落实到文章价值的实现上。 第四部分,旨在通过对其文学创作的总结和归纳,进一步印证他的文学思想,事实上,吕南公的文学创作与其文学理论本身高度统一。
晏几道研究之诸问题考
作者:李丹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几道  生平交游  流传  现状  版本  资料汇编 
描述:生平和对其词作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到近代,晏几道及其词作的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一些成果,也有许多尚待研究的领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梳理了近现代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晏几道及其词集
王应麟学术思想研究
作者:马丽丽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应麟  学术思想  汉宋兼采  经世致用 
描述: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考察王应麟的生平、学术渊源和著述。分析应试博学宏词科和遭遇宋元鼎革对王应麟的学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考察王应麟的师承和治学特色,指出王应麟的学术渊源实际上是兼宗朱熹、吕祖谦,而非如全祖望所说的兼宗朱熹、陆九渊、吕祖谦和四库馆臣所说的渊源于朱熹:考察《困学纪闻》元刻本的流传情况,认为真正的元刻本现已流传日本,而国内流传的元刻本实际上是明代翻刻本。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王应麟“汉宋兼采”的学术思想。宋末学界崇尚空谈义理,学风空疏,为了救治这种空疏的学风,王应麟一方面主张不要轻易疑经惑传,应重拾汉唐诸儒的经注、经说,重视汉唐学者的解经方法,提倡考据,体现了“于汉唐学术取其详核”的特色;另一方面,主张尊六经退四书,继承朱熹“格物致知”的理学体认方式,强调读书学习对于明理...
李觏经济思想再研究
作者:李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觏  经济思想  经济关系  社会关系  社会变革 
描述:部分,分经济伦理思想、农商关系思想和保富思想三个方面具体分析李觏经济思想的内容和内容所表现的时代特征。李觏的保富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也是最能体现唐宋变革时代特征的部分。因此,李觏的“保富论”是本文研究
谢元淮词学研究
作者:刘超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元淮  词学思想  碎金词谱  碎金词韵 
描述:的影响,也非常重视律和韵等词体学要求。在将《九宫大成》所收词乐谱辑录为《碎金词谱》后,谢元淮进一步提出以词的合乐性作为最高标准,用曲的音律来规范词作,并延请曲师编订了第二版的《碎金词谱》,成为以曲乐歌词的代表。本文介绍了前后两版《碎金词谱》的异同和特色,梳理了《碎金词谱》的影响和历代词人对这一做法的评价。《碎金词韵》主要体现了谢元淮的词韵观,归纳诗韵而又融合曲韵是其最大特色,通过与《词韵略》、《词林正韵》等韵书的比较,进一步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