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南宋陆门学者的教化理念与实践
作者:刘仪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宋陆门  教化  理念与实践  陆象山  陆九渊  杨简  袁甫 
描述:本篇論文便以南宋陸門學者作為主要的考察對象,將探討這個學術群體的思想與其社會實踐的關聯性。一般思想史對於陸學本心之說的批判,常說其流於空談、流於禪學,此乃單從思想史的角度而來的批評。但是,如此的批判對於南宋的陸門學者是否公平?從陸門學者在南宋社會教化的參與來看,言其學說流於心性、空談,則有欲加之罪之虞。畢竟,在爬梳過整個南宋陸學者在當代的教育實踐後,可以具體的看到,陸門與朱門或其他南宋的士人一樣,都有著濃厚的經世致用的理想並且也試圖將他們的學術理想落實於社會教化當中,而他們甚至還以此來批判佛教。
整體而言,本篇論文的探討,乃以陸門學者在當代的教化實踐作為討論的重心。前半部乃是介紹陸門學者對於當代社會的看法、以及其教化思想與方式的介紹;後半部則著重於陸門學者的教化實踐,即包括他們在個人教化與群體教化上的努力,各有何重要的實踐。在思想方面,陸門學者的教化思想乃根著於「本心」、「道在庸常間」的思想,這樣的教化理念,也深深地影響他們的教化實踐。特別是本心之說,陸門學者便常言「本心即道」、「吾心與聖人同」之語,其中乃隱含著某種程度的「大同意識」。所以,其對於平民教化的實踐,更可作為檢視其思想言論的重要指標。在爬梳過史料後,我們可以看到陸門學者對於地方教化的用心與重視,無論是居官或是居鄉的陸門學者,皆是盡其所能地參與地方教化的工作。個人的教化,他們以書信的往來、堂室的記銘、鄉賢祠的示範等作為教化個人的重要途徑;群體的教化,他們則藉由學校、書院教育以及平民教化等方面予以發揮。大體上,南宋的教育乃是走向「官學沒落,書院勃興」的發展,而在這樣的教育趨勢中,我們可以發現陸門學者多是適時適力的予以參與。陸學的思想並無阻礙他們對於當代官學、私學的參與,也並非像思想史所勾勒出那樣「一切講求本心」於是對於「外在學習」便予以排斥或拒絕的教育形象。再者,即便陸象山本人沒有親建一座書院,亦不能由此論斷象山對於南宋書院運動具有某種程度的排斥感。那麼,究竟該如何看待這樣的歷史事實呢?此便是陸門學者與書院運動一節當中所欲探討的重心。
至於在平民教化方面,本心說的思想仍深刻地主導陸門學者對於平民教化的工作。他們在平民教化的落實上,完全顯現出「道在庸常間」的教化思維。他們藉由日常生活的瑣事、民間所奉祀的人物,告訴百姓「道」的具體形象。身為一個地方官,勸農、諭俗乃是一個奉受皇命的循吏所該盡的責任。只是,由象山大弟子楊簡的勸農文,卻可清楚的看到陸門學者的勸農態度與其他地方官的不同。楊簡以一個堂堂地方首長的身份,主動拉近與地方父老的距離,整篇勸農文充滿著動之以情的言語,與一般制式的勸農文有著明顯的差異。至於在獄訟上,乃是以寓教於訟為主體,將陸學強調本心的教化思維,充份地表現在他們實際治獄的過程中。對於民間信仰,陸門學者也多採取包容的態度。大體上,他們對於民間宗教有著借力使力的教化理念,即深入百姓的日常信仰,從中啟發百姓的道心,告知他們生命福禍與本心之間的關聯性。最後在家鄉關懷方面,陸門學者同樣地以本心之說來釐清家鄉百姓的問題,無論是家鄉倫理的建立或是地方政治的改革,仍是以本心說為主軸。而對於家鄉公益活動的參與,陸門學者亦是積極的投入至其中,救荒、鄉曲義田的活動,都有著他們的身影。在在可以證明,南宋陸門學者的心學思想,仍是具有積極的落實性,一樣講求經世致用的作為。
刘衡吏治、法律思想及其实践
作者:陈维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衡  刘衡  吏治思想  吏治思想  法律思想  法律思想 
描述:。 在对刘衡的吏治与法律思想及实践进行梳理与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一方面,刘衡所具备的品质与行政行为符合清代“循吏”的标准,也符合百姓心目中的好官的标准,这是他在地方吏治上获得成功的原因
崑劇《牡丹亭》之舞台美術研究──以1980年以後演出為主要
作者:陳怡如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崑劇  牡丹亭  舞台美術  表演 
描述:方式,兩岸的戲曲演出因而展現了更多不同的面貌。其中,舞台美術在演出的視覺呈現上,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牡丹亭》在1980年以後有豐富的演出紀錄,除了劇本改編、表演風格之外,在舞台美術設計方面也有相當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的戏曲舞台艺术形象之比较研究
作者:楼凝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曲  《西厢记》  青春版《牡丹亭》  《红楼梦》  剧本  音乐  表演 
描述:特点、戏剧美学特征这三个角度出发对京剧《西厢记》、昆剧《牡丹亭》、越剧《红楼梦》这三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舞台艺术形象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结合文学性与戏曲音乐、表演等特征来对三位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分析,重点
胡应麟的藏书思想、实践及价值研究
作者:张晶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藏书思想  藏书实践  图书馆建设 
描述:的选址、建构以及书籍的整理等。因此,胡应麟书籍的搜求、收藏和整理就不只是一项简单的实践活动,更反映着他爱书、惜书、为治学而藏书的思想。前人关于胡应麟藏书的研究经历了从陈述史料到分析史料的转变,但仍
从理论到实践:论元大都的城市规划与《周礼·考工记》之间的关联
作者:马樱滨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大都  城市规划  《周礼·考工记》  古都文化  刘秉忠  元代儒学 
描述:从理论到实践:论元大都的城市规划与《周礼·考工记》之间的关联
罗汝芳的社会思想与实践:以《罗汝芳集》为中心
作者:晏春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汝芳  罗汝芳  社会思想  社会思想  孩提之心  孩提之心  同天  同天  乡约  乡约  族会  族会 
描述:、正文。(一)罗汝芳的社会思想理念。提出罗汝芳理想社会的道德源泉是孩提之心这一道德自我;社会关系的规范是孝弟慈;理想社会的模式是仁而万物一体,在该模式中对人的要求是“行仁义”和“同天”,以实现人与物的统一。(二)罗汝芳的囿于一定区域的社会实践。罗汝芳创建理想社会的抱负虽然没有实现,但他积极投身于基层社会建设,讲演乡约、参与族会进行得有声有色。(三)自我践履。罗汝芳理想社会构想的要求不只是针对他人的,更是自己的道德自律。因此,罗汝芳的人格魅力也展现于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注重自己体悟修道、厉行博爱、和睦人际关系、竭力做“好人”与“好官”。 三、余论。罗汝芳淡然官位且面对困境时坚守构建理想社会的信仰,始终不放弃远大抱负,也不奢求别人懂得自己。他一生都在为他的理想而努力,尤其在晚年已然是一介平民的情况下仍为他的远大追求竭尽绵薄之力。 四、附录部分。根据耿定向、李贽的评价对罗汝芳的晚年遗行作了探讨,认为罗汝芳在对释道取舍有度的前提下故意与佛老走得很近,缓解“名儒”所肩负的责任压力,因此应对罗汝芳生活态度上的近佛表示谅解,而不能由此否定其思想。
从理念到实践:论元大都的城市规划与《周礼·考工记》之间的关联
作者:马樱滨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大都  城市规划  《周礼·考工记》  刘秉忠  元代儒学 
描述:才是最为遵循《周礼·考工记》的城市。为什么此前朝代建立的城池没有如此接近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周礼》的规制,而作为北方少数民族的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却做到了呢?其主要设计者刘秉忠是在怎样的时代及学术背景下创造性地将《考工记》中的理想都城变为了现实呢?同时这对其后的中华民族的城市建设又有哪些影响呢?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元大都及元朝一代整个文化氛围的研究,也对其后的北京城市规划和城市文化的认识以及对更完整地认识中国都城制度的发展也有意义。因此本文便试图针对这些问题,从蒙元统治上层汉化过程、元代儒学的学术特征及元大都的设计者刘秉忠的个人原因等这些角度做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