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牡丹亭》的翻译
-
作者:杨佩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接受美学 《牡丹亭》 期待视野 视阈融合 空白点 审美距离
-
描述:开始探讨接受美学理论与文学翻译结合起来的可行性。他们将接受美学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如视阈融合,“空白点”等运用到翻译研究中来,强调了读者在译者翻译过程中的“参与”和“创造”作用。作为中国古典戏剧中
-
昆曲《牡丹亭》英文译本对比研究:从处理文化限定词策略的角度
-
作者:孙小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昆曲《牡丹亭》英文译本对比研究:从处理文化限定词策略的角度
-
从翻译美学的视角看白之《牡丹亭》唱词英译美的再现
-
作者:吴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唱词 《牡丹亭》唱词 英译 英译 美的再现 美的再现 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
-
描述:亦可称为曲文),属于诗歌的范畴,极富情趣,是极美的文学语言。本文以中国当代翻译美学为理论依据,对白之教授的《牡丹亭》唱词英译中美的再现进行尝试性的研究。翻译美学植根于中国本土,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探讨
-
从互文性理论谈《牡丹亭》中互文符号的翻译
-
作者:林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性 翻译研究 翻译研究 互文符号 互文符号 文本 文本
-
描述:以及目标文本再现的过程。再次, 以汪榕培教授的《牡丹亭》英译本作为蓝本,将互文符号分为五 类并讨论符号在文中的作用以及互文符号翻译策略。最后,得出 结论认为将互文性理论引入文学翻译既是认识论的提高又是
-
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及其过程:以许渊冲英译《牡丹亭》
-
作者:吴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剧翻译 戏剧翻译 舞台表演 舞台表演 功能理论 功能理论 翻译模式 翻译模式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译界对戏剧翻译所做过的研究为数不多,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研究更是少之甚少。本文尝试着从诺德的功能论角度探讨以舞台表演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及其过程,希望能为戏剧翻译研究现状
-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以《牡丹亭》的两个译本为例
-
作者:黄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陌生化 陌生化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 异国情调 异国情调 异化 异化
-
描述:的问题。换句话说,译者在保证翻译的忠实性和译作的整体性、和谐性的前提下,应力图达到选材、语言和修辞的新奇性,摆脱失去新鲜感和陌生感的陈词滥调,保存其中的陌生性和异国情调。异化这种翻译策略能够使译文达到陌生化效果
-
试论古典戏剧的功能主义翻译:以《牡丹亭》为例
-
作者:黄采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 目的论 目的论 中国古典戏剧 中国古典戏剧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多元化 多元化
-
描述:概念取代。其次,作者针对中国古典戏剧在目标文化中表演难、接受难两大特点,提出古典戏剧的翻译应从功能主义出发,根据不同的受众,采取多元化的翻译策略。如有针对个人读者的归化翻译法;有针对学术研究的异化
-
传统戏剧中文化因素的翻译:以《牡丹亭》英译本为例
-
作者:杨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转向 文化转向 古典戏剧 古典戏剧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本文通过对这三个译本中文化因素翻译的对比,旨在探讨不同翻译策略影响下,译本的不同以及如何翻译才能最多的传达原文的信息,更好的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
生态翻译视角下《牡丹亭》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
作者:姜琳园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翻译理论 牡丹亭 三维转换
-
描述:的翻译特点剖析了译者在“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等方面所使用的三位转换策略,从而证明该理论对戏曲翻译的适用性。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够从生态翻译理论视角对昆曲翻译做出新的探讨。
-
生态翻译视角下《牡丹亭》三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
作者:姜琳园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翻译理论 三维转换 《牡丹亭》 英译本
-
描述:生态翻译视角下《牡丹亭》三英译本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