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略论先秦学的三次发展
作者:黄辉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先秦  周礼  孔子  荀子 
描述:西周时期,周公对传统的进行了改造,赋予了“德”与“刑”的初步内容,开启了后世学向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发展的道路,但周礼本身还比较混沌;春秋时期经过孔子以仁释,学中开始充实道德的内容,为后世展现
李秉《韦庐诗集》校注
作者:赵志方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秉  李秉  《韦庐诗集》  《韦庐诗集》  李宪乔  李宪乔  隐士  隐士 
描述:诗人辈出。李秉的儿子李宗瀚、李宗赢,孙子李联琇都是清朝较有名气的诗人,声名并不限于广西一地。李秉的诗歌创作对广西的诗歌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他和宦居广西的高密派著名诗人李宪乔以及广西临桂
《中原文献钩沉》(经部类)
作者:张君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原文献钩沉》  杜子春  历史文献学  《周礼注》 
描述:变动之拜’,而杜读‘振’为振铎之振,‘动’为哀恸之恸,盖谓即《士虞》之拜。此胜於郑者也。《太卜》‘连山’,郑云‘似山出内气’,杜乃谓‘连山,宓戏’,则八卦画于宓戏,六十四卦重于神农,杜说为无据。《磬
钧小说集《耳食录》研究
作者:赖思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钧《耳食录》  故事类型  人物形象  艺术特色 
描述:分为六个部分:绪论:《耳食录》的学术研究现状分析,以及其研究版本、内容、方法,重点梳理了近代学者对钧及《耳食录》的评价。第一章:钧生平介绍,钧的生平可参考的资料十分有限,本文从钧的诗集《青芝
均其人及其《耳食录》研究
作者:欧阳伟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耳食录  文言小说 
描述:文言小说的分类,包括传奇和志怪;作品的故事来源,包括耳闻和朋友相赠、对前人的继承和作者自己的创作;内容分析,包括批判类、劝惩类和爱情类;艺术特色,包括人物形象的塑造──人幻化为物和语言特色; 《耳食录》的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通过对《耳食录》的研究,从而发现其自身的艺术特色。虽然从整体上来说《耳食录》不能跟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相媲美,但《耳食录》艺术上的特色决定其在文言小说领域应该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钧其人及其《耳食录》研究
作者:欧阳伟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耳食录  文言小说 
描述:文言小说的分类,包括传奇和志怪:作品的故事来源,包括耳闻和朋友相赠、对前人的继承和作者自己的创作;内容分析,包括批判类、劝惩类和爱情类;艺术特色,包括人物形象的塑造——人幻化为物和语言特色。通过对《耳食录》的研究,从而发现其自身的艺术特色。虽然从整体上来说《耳食录》不能跟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相媲美,但《耳食录》艺术上的特色决定其在文言小说领域应该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周礼》中的圜丘祀天研究
作者:朱琨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代  周礼  圜丘祀天  天神崇拜 
描述:丘祀天进行全面系统地考察。本论文主要分为六部分,分别论述圜丘祀天的背景,所用饮食器及食物,所用璧圭、乐器与服冕,前期准备工作,祀天的具体仪式与过程,以及其中所体现的周人天神信仰等问题。一、《周礼
王安及其《王魏公集》研究
作者:张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  《王魏公集》  思想  文学创作 
描述:公集》的版本流传情况,并且对其中误收、未收作品进行考论,并且简要评析王安现存的三首词的内容,从中也可看出王安的学识和思想。其次对王安所作的诗歌、散文和骈文分类研究,着重分析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对王
孔子诗教的历史渊源:试探周代官制度中的诗教
作者:吴昌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三百  诗教    孔子  周礼      赋诗 
描述:度以及詩三百的流傳途徑息息相關。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作為對孔子詩教之歷史淵源的考察,也可以視為對中國詩教探本溯源的嘗試。
本文所稱的「詩教」,指的是古代以詩三百的相關篇章作為教本的教學活動。本文探究的焦點,包括了周代詩教得以成立的基礎、背景,以及它實施的情況、應用的功能,與具備的內涵特質。我們發現,詩文本的性質、詩文本的流傳途徑、詩文本的應用功能,是掌握詩教問題的重要線索,而本文的論述也圍繞著這三條彼此交縱的思路進行。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本文從周代禮官制度的相關文獻記載切入,針對「孔子詩教的歷史淵源」這個論題,提出如下的初步結論:
(一) 詩三百是禮樂文明的產物,其內容關乎政教文化,是周代詩教的基礎。
(二) 周代詩教主要由禮官負責,其授受途徑有二──樂官詩教與國子詩教。
(三) 周代樂官詩教以服務典禮儀式的奏樂歌詩為主,樂「德」乃其核心精神。
(四) 周代國子詩教以「導廣顯德,以耀明其志」為綱領,意在培養貴族君子。
(五) 春秋時代「賦詩」、「引詩」的活動體現了周代詩教的功能與內涵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