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927)
期刊文章(1261)
图书(64)
学位论文(46)
会议论文(2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085)
地方文献 (167)
地方风物 (19)
宗教集要 (18)
非遗保护 (14)
红色文化 (11)
才乡教育 (4)
按年份分组
2014(344)
2012(199)
2011(257)
2009(333)
2008(284)
2005(59)
2002(35)
1994(23)
1983(21)
1939(2)
按来源分组
解放军报(9)
棋艺(象棋版)(3)
大风(1)
风采(1)
幽默风(1)
新闻前哨(1)
课堂内外(初中版)(1)
广东佛教(1)
棋艺(1)
棋艺(下半月)(1)
阁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
作者:许冠恒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医  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研究 
描述:活血等功效;随着用量及配伍药物的不同,体现的功用更多。③揭示了《伤寒论》中水气病辨证施治的规律,分为五种类型:表寒里饮,治宜解表化饮;水结胸胁,治宜逐水;水阻中焦,治宜温运;焦阳气不化,治宜化气行水
江密峰至甸段一级公路软土地区路基固结沉降特性
作者:李淼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江密峰至  江密峰至  公路路基  公路路基  软土  软土  固结沉降  固结沉降  草炭土  草炭土  淤泥质土  淤泥质土  井字沟  井字沟 
描述:地处吉林省中部平原向东部山区的过渡区域,属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由起点向东地形起伏逐渐加大,路线所经地区伏基岩主要岩性为燕山期花岗岩。路线通过区域主要为沼泽草炭土、淤泥质土、低液限粘土。无坍塌、泥石流
跨文化交流视野的《牡丹亭》
作者:原辉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彼得·塞勒斯  彼得·塞勒斯  陈士争  陈士争  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  文化霸权  文化霸权 
描述:的美国文化特点而引起了学者和媒体的共同关注。 首先,美国舞台上的两个《牡丹亭》都打破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演员中心制原则,导演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意图决定了演出的面貌和特点。彼得·塞勒斯从情色角度对《牡丹亭》进行了大胆的解构,并综合运用了中西不同的戏剧表演形式,因此被称为“后现代杂沓”版《牡丹亭》。陈士争以忠实于原著为特点,并在舞台上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中国传统表演形式,因此被称为“传奇”版《牡丹亭》。由于两个美国《牡丹亭》与中国的传统演出大相径庭,观众对它们褒贬不一,因此中外学者展开了对传统与创新的大讨论。 其次,透过导演的文化身份我们可以发现,东西方的文化权力关系依然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中。美国人以能够最先上演全本《牡丹亭》而炫耀他们的文化胜利之姿,而华裔导演却在使用各种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折...
档案学视角的《周礼》研究
作者:洪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档案  主体  种类  制度 
描述:礼》记载的档案工作(兼顾文书工作)主体。这里的档案工作主体,是指从事着认识与实践活动的人,可以是个人或人群(如同一工作部门的人)。主要是按天、地、春、夏、秋五个系统部门逐一论述《周礼》所记载的档案工作主体。在每一个系统部门中,详细论述了这一系统的档案官员名称及其职责,并将主要的档案官员情况制成表格。第二,在第三章中,主要是根据档案的内容将《周礼》中所记载的档案分为行政管理类、经济管理类、法律类、科技类、占卜类等五大类,并分门别类地对每一种类的档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每一节中主要论述了这一类档案的具体涵括以及此类档案的形成、保管情况。第三,在第四章中论述了《周礼》所记载的档案工作制度。《周礼》所记述的档案工作制度情况是多方面的,在这一章中,主要就《周礼》中所记述的档案收集制度、保...
中西文化互观的《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作者:李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西文化比较 
描述:其共性文化特征。基于此,多年来学界就《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从整体看,既往的同类课题研究大多着眼于从多个视角探讨杜丽娘与朱丽叶形象的异同及原因,但在中西文化背景
历史地理视角的王安石变法
作者:陈晓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改革  改革  历史地理视角  历史地理视角 
描述:五章讨论了五个历史地理问题,第一章中讨论的是宋代复式行政区结构的形成过程,第二章研究的是全国各市易务的区位分布特点,第三章关注的是在军事地理视角,北宋士兵地域来源与驻守地对作战能力的影响。第四章讨论
李觏易学视野的经世之学
作者:崔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易学  易学  象数  象数  义理  义理  经世之学  经世之学  政道  政道  治道  治道  王道愿景  王道愿景 
描述:的研究途径与方法有:第一,注意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立足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来阐发李觏易学视野的经世之学。第二,基于易学专门之学的独特品格,自觉运用象数、义理有机结合的方法解读李觏的思想。第三
周代礼乐制度《诗经》的创作与流传
作者:陈丽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诗经  礼乐文化 
描述:机构。周王室的诸乐官在大司乐的统一管理,设有大夫、士等职,再下还设有府、史、胥等。周王朝的音乐人员包括地官中的鼓人和舞师76人,春官中从大司乐至司干共1463人,两者累计共1539人。周王朝的音乐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初探
作者:杨枫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课程  历史教科书  王安石变法 
描述:)教科书中的活动设计不利于推动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开展;(4)不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对《王安石变法》的修订设想:(1)修订“课标”中的相关内容,在原有知识点
王安石的哲学思想与《经新义》
作者:胡金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人性论  人性论  经新义》  经新义》  《字说》  《字说》 
描述:本身就是一个内圣外王并重的体系:既将德性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注重对功利主义的追求,这是王安石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本质特点。王安石的哲学思想是以“道”为本体的思想体系,王安石提出了“法其意”和“道之全”的思想。“法其意”就是要效法其精神实质,所以形式上可以而且必然与先王不同,王安石以此强调了“变”的思想。“道之全”与理学家以五常为道本体的体系有很大不同,王安石以“道之全”的思想为指导主张公开吸收佛道诸子百家的思想,王安石从“惟理之求”和“合吾心者”的标准出发,挣脱了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因而王安石所确立起的道不仅仅包括了一些道德伦理的内容,而且还有功利主义的因素。王安石的道本体作为最高的范畴表现在万物之中的人身上,就是人性。与王安石的道本体相对应,王安石人性论的内涵中既有德性的一面,又有智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