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12)
报纸(273)
图书(39)
学位论文(19)
会议论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77)
地方文献 (56)
才乡教育 (5)
地方风物 (4)
红色文化 (3)
宗教集要 (2)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182)
2013(38)
2011(50)
2010(56)
2005(16)
2003(13)
2002(11)
2001(13)
1999(18)
1992(4)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10)
青年时报(7)
古典文学知识(5)
蜀学(2)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1)
诗经研究丛刊(1)
连环画报(1)
新财富(1)
鸡西大学学报(1)
中国质量报(1)
曾巩的道统思想与统观对其创作的影响
作者:李金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统论  道统论  统观  统观  经世致作  经世致作  简古  简古  自然平易  自然平易 
描述:曾巩作品之所以有生命力及生命力的具体表现加以阐述。首先醇正儒家思想是其作品生命力的根源,这上点表现的尤为突出是他的道统观,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统观又成为曾巩自己文学创作和评判他人作品的标准。相对宋代
《涵芬楼谈》写作主体素养论研究
作者:方雷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曾祺  涵芬楼  写作主体  素养论 
描述:进行论述。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涵芬楼谈》的成书背景及理论要旨,并对当前学界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以便确定本文的研究角度和方法。由于目前对《涵芬楼谈》的研究还停留在翻译、介绍等浅层阶段,尚未对其理论
《涵芬楼谈》写作主体素养研究
作者:方雷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曾祺  涵芬楼  写作主体  素养论 
描述:分进行论述。 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涵芬楼谈》的成书背景及理论要旨,并对当前学界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以便确定本文的研究角度和方法。由于目前对《涵芬楼谈》的研究还停留在翻译、介绍等浅层阶段,尚未
吴曾祺《涵芬楼谈》探要
作者:兰培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曾祺  吴曾祺  《涵芬楼谈》  《涵芬楼谈》  修养论  修养论  谋篇论  谋篇论  修辞论  修辞论 
描述:本论、余论三部分加以论述。序论简要介绍吴曾祺的生平、涵芬楼、《谈》的版本及其理论价值,《谈》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谈》的目的和意义。本论分三部分加以阐述:一、“主于识见”的修养论。吴氏将“识见
从互性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
作者:王巧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化    能力  《牡丹亭》 
描述:翻译策略的应用选择之中,重点讨论互性与异化翻译策略固有的紧密联系。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作者将汪榕培的《牡丹亭》英译本作为研究个案,分析了在该译本中译者翻译技巧的具体运用,总结归纳了其翻译策略上
性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作者:李学欣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性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性视域下的《牡丹亭》及其翻译研究:A Comparat
作者:王思雪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牡丹亭》  汪榕培  西里尔·伯奇 
描述:本和社会文化。互性被定义为符号系统的互换一一一个或几个符号系统与另外的符号系统之间的互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英国学者哈蒂姆和梅森把翻译研究与互性理论相联系,提供了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并为打开新视野
从互性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兼评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
作者:王巧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能力  能力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牡丹亭》  《牡丹亭》  性理论  性理论 
描述: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作者对全文内容共分四章作以具体阐述。 第一部分是对互性和翻译策略的理论探讨。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需要。第二章中,概述了互性理论及翻译策略
论互性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戏剧唱词的翻译:以《牡丹亭》的两
作者:何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唱词  性翻译  《牡丹亭》  语境重构  音乐性传递  意象传递 
描述:翻译理论对于唱词音乐性和意象的传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