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礼>>中所反映的村社土地制度
-
作者:李雪山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土地制度 国家控制
-
描述:<<周礼>>中所反映的村社土地制度
-
试论《左传》在周礼研究中的文献价值
-
作者:赵雅宁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左传》 周礼 文献价值
-
描述:的记录,形象地将周礼显示出来,使其内涵由朦胧到清晰,生动具体、有血有肉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第二部分集中论述了《左传》...
-
档案学视角下的《周礼》研究
-
作者:洪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档案 主体 种类 制度
-
描述:礼》记载的档案工作(兼顾文书工作)主体。这里的档案工作主体,是指从事着认识与实践活动的人,可以是个人或人群(如同一工作部门的人)。主要是按天、地、春、夏、秋五个系统部门逐一论述《周礼》所记载的档案
-
《周礼》所见巫术考
-
作者:孙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巫术 周礼 巫术活动 巫术信仰 巫师 巫器
-
描述:及风俗的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对巫的产生和《周礼》的巫官制度进行考察,《周礼》巫官制度包括职官名称、职官职司、职官属从关系、职官组合等,它是周代职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周以前职官制度
-
《周礼》中的圜丘祀天礼研究
-
作者:朱琨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代 周礼 圜丘祀天 天神崇拜
-
描述:丘祀天礼进行全面系统地考察。本论文主要分为六部分,分别论述圜丘祀天礼的背景,所用饮食器及食物,所用璧圭、乐器与服冕,前期准备工作,祀天的具体仪式与过程,以及其中所体现的周人天神信仰等问题。一、《周礼
-
段玉裁的周礼学---以<<说文解字注>>为范畴
-
作者:赖慧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段玉裁 三礼 周礼
-
描述:
第四章《說文》段注引《周禮》鄭注部分(包含先鄭、後鄭、杜子春之注)
以上二章是全文之重心所在。
首先將《說文解字》9353字中,段注引《周禮》之文抽出,再依段注引《周禮》原文及引《周禮》鄭注分成二章。此二章是同又分三節探討:第一節名物編,第二節制度編,第三節儀節編。每一節就《說文解字》段注引《周禮》及鄭注部分,逐條列出,並加案語,或說明出處、或補充說明字義、或引《儀禮》及《禮記》之文說禮制、或引用前人的考釋、或引清學者對禮的詮釋以作比較說明、或某字於三禮中有幾種義項者,分別以(一)、(二)……標明之、或說明異文、或說明借用情形。若段注說明已詳,則不另立案語。
第五章結論
此章採統計的方式,就段注引《周禮》及鄭注《周禮》之文以說字者,其引《周禮》文、先鄭注、杜子春注、後鄭注、正先鄭注、正後鄭注、正杜子春注等共若干條,藉以說明段氏《周禮》研究。
-
《诗经》中玉、车马、酒所反映的周代礼制内涵研究
-
作者:岳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经》 玉 车马 酒 周礼内涵
-
描述:中看周代礼制内涵,更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以《诗经》中的玉、车马、酒为研究对象,从《诗经》文本出发,比对相关史书及典籍文献,参考、借鉴了前人诸多研究成果,系统地考察《诗经》中的玉、车马、酒与周代礼制
-
庄子对儒家的回应
-
作者:左国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仁义 齐物 回应
-
描述:争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恢复周天子的统治和复兴周礼,并提倡孝悌仁义来达到维护周代社会政治秩序的目的。到了战国中期,恢复周天子的统治和复兴周礼都已不可能,然而,儒家学者仍然主张建立以血缘关系
-
论《诗经》中的孝思想
-
作者:陈发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经》 孝思想 周礼
-
描述: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正是立足于孝这一伦理道理,以《诗经》为考察对象,从文本入手分析孝的早期内涵及其发展演变情况,并对其背后的原因、作用、与周礼的关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一番探究
-
《诗经》采摘意象研究
-
作者:陈抒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经》 植物 采摘 周礼
-
描述:,以求采摘兴象之本源与流变。本文的第一部分是通过采摘诗句的形式分析,确立本文研究范围。然后依据历代《诗经》研究著述所作的采摘对象的考辨,明确采摘各个植物的种属和采摘对象的总体特征,作为全文的立论之基。第二部分则是从周代农业社会的经济、制度等方面着手,联系《诗经》时代特征,逐步挖掘采摘行为从一般农事诗的实写对象,到为婚恋、政治主题诗篇承担起兴作用的发展变化。作者将尝试就“采摘”这一《诗经》特有的经典意象在各种题材、各种诗歌体式中的广泛适用性,梳理和总结出一条线索。最后,在前文的分析基础上,笔者将总结出“采摘诗”在《诗经》文本中运用和演化之规律,为“‘采摘诗’根植于西周农本位社会土壤”的论点作结。最终从宏观上把握采摘诗集合,突破以往单篇文章的“个体式”批评,从而进行一次系统性的研究,并找到采摘与《诗经》文学艺术成就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