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庐陵学案》研究
作者:方南波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庐陵学案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描述: 本文选取《庐陵学案》为个案,进行学术思想的研究。首先在对宋学兴起作了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欧阳修的学术思想。接着由点到线,以王安石之新学与苏轼之蜀学为核心,探讨了庐陵学术的发展与创新
王安石翻案研究
作者:李丽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  翻案 
描述:定位,筆者總結作出四點說明:其一,王安石的詠史翻案之作往往藉古議今,其他翻案詩歌亦寓有創新及批判精神,透射出不凡的政治家識見,展示了鮮明的作家個性與形象,總體上呈現出詩人的活潑思維與深刻卓見
北宋士大夫词研究
作者:马里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词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描述:等士大夫词人对《花间》、南唐词风的离析,至熙宁、元丰之际(1074~1082),苏轼从词学观念、创作方式、体格内容等方面完全改造士大夫词,从而将盛宋词史推至极盛;其中,王安石更为突出地体现出“词运转关
北宋中后期士大夫的女性观:以王安石、司马光、程颐、苏轼为例
作者:张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  北宋  士大夫  士大夫  女性观  女性观 
描述:在婚姻、法律、经济、教育、文学等各个方面。以王安石苏轼、司马光、程颐为代表的士大夫群体,今人较多关注他们的政治建树、学术思想,对于他们的女性观的研究显得零碎,缺乏系统性,他们对于当时的女性群体
北宋士大夫阶层对城市园林兴废的作用:以苏轼王安石整治西湖
作者:王倩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北宋士大夫阶层对城市园林兴废的作用:以苏轼王安石整治西湖
孟姜女故事的流传与地域社会
作者:吴承游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孟姜女  故事  地域社会  广昌  孟戏 
描述:涵相当丰富。作为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文化遗产,广昌“孟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学价值。本文正是以此为个案,从孟姜女故事的源起、流传及意义演变入手,对曾、刘两家“孟戏”的文本进行考源
北宋熙丰诗坛研究
作者:庄国瑞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熙丰诗坛  宋调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元祐体 
描述:表现上层十大夫生活形态方面具有典型性。邵雍的创作独具特色,创造了一种贯彻儒家理念而形式自由的诗歌;司马光的创作接近“晚唐体”风格,平淡清丽,自成一家。王安石早期诗歌创作追随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风气,诗风直
蜀党与北宋党争研究
作者:李真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蜀党  党争  王安石变法  苏轼 
描述:“以天下为己任”成为了他们普遍的行为准则。他们对现实政治的关注,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宋代士大夫集官僚、学者、文人三种身份交相呼应并集于一身的特殊性,使北宋中后期无论是政治斗争、学术之争,抑或是文学之争都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局面。蜀党作为宋代文人参政的典型代表,不仅有着突出的文化建树,政治上更发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它尽管在元祐时期才作为一个政治派别登上历史舞台,但它的成立与苏氏蜀学以及熙丰年间(1068-1085)逐渐发展壮大的文人群体“苏门”都密切相关。苏学作为蜀党的代表思想,“苏门”作为蜀党的主要成员组成,三者都存在着时间与逻辑上的连贯性。 本文在认真解读史料基础之上,吸收学术界已有的相关成果,对宋代党争背景下的蜀党进行系统研究。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以及结语展开。 绪论主要...
象人考:人像术、仁政与人民状态
作者:王基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人  周礼  毛泽东  孔子  孟子  苏轼  齐白石 
描述:”状态中,将国民置入到政治世界中(而非日常世界),形成了一个具有立法能力的精神治理秩序。
王安石与佛教
作者:张煜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佛教  佛教 
描述:的关系。在这一章的附录部分,通过对卍藏 经的研读,为王安石晚年所作的《楞严经解》做了辑佚,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王安石在佛学方面的精深造诣,同时也可供对王安石佛教思想感兴趣的读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