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69)
报纸(699)
图书(376)
会议论文(20)
学位论文(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53)
地方文献 (203)
地方风物 (35)
红色文化 (28)
宗教集要 (23)
才乡教育 (18)
非遗保护 (13)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4(430)
2013(100)
2011(149)
2010(143)
2005(103)
1998(100)
1997(68)
1992(25)
1991(33)
1990(26)
按来源分组
铜川日报(15)
中国史研究动态(3)
民主与法制(2)
商场现代化杂志(2)
广西医学院学报(1)
水电与新能源(1)
宗教(1)
广东建设报(1)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
资料月刊(1)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铀成矿古水热系统研究——以江西相山、广东
作者:孙占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铀成矿古水热系统研究——以江西相山、广东
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本色派质疑及辨析:以汤显祖、沈璟为中心
作者:姜帅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采  文采  本色  本色  本体论  本体论  文采派  文采派  本色派  本色派  汤沈分歧  汤沈分歧 
描述:用这一理论术语时具体所指并不是一样的。大体而言,“本色”涵盖了包括语言、审美风格、音律、内容、结构、人物形象塑造、舞台表演等戏曲文学组成元素。我国古代戏曲理论中的“本色”论实质上是关于戏曲的本体论,由于戏曲理论批评家对戏曲本体论认识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他们对“本色”不尽相同的认识,也导致了“本色”一词的多义性。 文采派和本色派是在这两个词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中,并未出现明确的戏曲派别划分及界定标准。到了近代,人们才开始借鉴外国文学理论关于流派划分的标准,并结合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古人相关的论述,将戏曲划分为不同的派别。目前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对文采派、本色派的定义并不相同,依据的材料也不同。本文第二章通过具体分析他们对这两派界定所依据的材料,从而对这些不同的定义...
范文澜、胡绳、刘大年与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建设研究
作者:赵庆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范文澜、胡绳、刘大年与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