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66)
学位论文(536)
图书(137)
会议论文(64)
报纸(5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76)
地方文献 (284)
地方风物 (119)
非遗保护 (41)
才乡教育 (17)
宗教集要 (12)
文化溯源 (11)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134)
2013(120)
2012(164)
2011(149)
2008(113)
2007(119)
2002(54)
2000(33)
1999(51)
1998(46)
按来源分组
其它(648)
兰台世界(4)
书屋(3)
金田(2)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巴蜀书社(1)
文化学刊(1)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
长沙大学学报(1)
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本色派质疑及辨析:以汤显祖、沈璟为中心
作者:姜帅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采  文采  本色  本色  本体论  本体论  文采派  文采派  本色派  本色派  汤沈分歧  汤沈分歧 
描述:用这一理论术语时具体所指并不是一样的。大体而言,“本色”涵盖了包括语言、审美风格、音律、内容、结构、人物形象塑造、舞台表演等戏曲文学组成元素。我国古代戏曲理论中的“本色”论实质上是关于戏曲的本体论
汤显祖“临川四梦”当代戏曲改编的美学思考:以昆曲、粤剧、赣
作者:赵媚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戏曲改编  美学思考 
描述:的变化发展,密切关照现代观众的审美心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舞台技术,并由戏曲艺术的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的美学理念提供理论支撑,融现代审美理念与传统戏曲美学于一身。在戏曲美学和时代理念的双重审视下
浦江板凳龙形态研究
作者:刘少辉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龙舞  浦江板凳龙  舞蹈特征  文化阐释 
描述:实民间舞蹈理论研究;(三)探讨浦江板凳龙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挖掘该民间舞蹈的存在价值,并使其不断发展。本论文由引言和四个章节构成。引言交代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目的意义、浦江板凳龙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
崇仁民间舞蹈“跳八仙”研究
作者:王程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间舞蹈  崇仁  “跳八仙” 
描述:。本文以民间舞蹈“跳八仙”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舞蹈文化研究中的“动态切入法”1并结合西方人类学家所倡导的“参与客化法”进行深入研究。这两种研究法的特点主要在于,强调研究者亲身参与的同时深层次的探索研究对象
从悲剧的角度比较研究《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
作者:郗慧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跨文化研究  爱情悲剧 
描述:对悲剧的定义不同。在这篇论文中,通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的比较研究,作者将尝试分析中西方文学是如何分别看待悲剧以及是如何通过当时的文化作品来进行体现。许多中西方悲剧的异同之处己被研究
《牡丹亭》的明清女性读者群研究
作者:田甜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明清女读者  阅读  影响 
描述:对她们产生的影响,其中特别探究了杜丽娘的“写真”行为对女读者的启迪;以及她们在阅读和接受《牡丹亭》过程中对自身才能的自觉,从自发阅读走向自觉表达的生命状态的变化,试图由此揭示出《牡丹亭》女读者所代表的明清女性群体的生命诉求轨迹。
《牡丹亭》评点本、改本及选本研究
作者:张雪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评点本  改编本  选本 
描述:《牡丹亭》在评点家、改编者、选家的共同努力下,致力于传奇文学语言结构自身内部规范的制定、修正和完善,实现从案头走向场上的独特历程。 绪论部分概要地介绍了《牡丹亭》评改选本的研究概况,总结其贡献
《牡丹亭》个性化唱词的英译研究
作者:任延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个性化  唱词  英译 
描述:有个性化的唱词。《牡丹亭》的主要故事情节集中在了剧中的四个主要人物身上,而他们也正是个性特征最为明显的人物形象。本文的主体部分即分四章来分析译文中对于各个人物个性化唱词的翻译。第一章写杜丽娘唱词中的“美”。她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意象美,典故美,节奏美。翻译中应当通过对其中意象的展现及意象之间的有效组合来体现其意象美;典故美也要在译文中呈现出典故并在必要时可向译语寻求相应的表达方式;节奏美则重在突出节奏上的美感以体现其感染力,而不是偏重于过多细节的翻译。第二章写男主人公柳梦梅唱词中的“智”。他的“智”分别表现为遣词用字,典故古语的活用和譬喻。遣词用字的翻译应当着重突出重点字词的巧妙运用并适当地进行变换;翻译诗词典故的活用则要突出典故古语与其言辞的互相渗透;譬喻则应在译文中将本体喻体明白地展现给译文读者。第三章写丫鬟春香唱词中的“俏”。她的“俏”体现为对话中的谐音和环环相扣、打油诗以及词语对应。谐音的翻译应当选取“和而不同”的词语来表现;环环相扣则要求译文的上下文之间互相衔接;打油诗的翻译重在形式及词语的通俗性;翻译词语对应时则要呈现出相互对应的词语并保证语义畅通。第四章写私塾先生陈最良“迂”。他的“迂”主要表现为他的自嘲,思想僵化和牵强附会。自嘲的译文应当诠释出其自嘲的语义;思想僵化的翻译可以运用不同的句法结构来体现;牵强附会则要求翻译时要重点运用形式相似但语义差异较大的词语诠释。只有将人物个性化的唱词在译文中予以展现,才能为译文读者提供与原文表达效果相似的译文,从而使译文读者感受到《牡丹亭》的艺术魅力。
《牡丹亭》爱情描写词语研究
作者:孙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描写词语  分类  文化 
描述:《牡丹亭》爱情描写词语研究
《牡丹亭》英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
作者:栾英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描述性翻译研究  文本分析  语料库  翻译策略  翻译原则  翻译模式 
描述:。本文探讨了《牡丹亭》作为古典戏剧的艺术特色,以其文体风格、文化意蕴、语言修辞和审美意境这四个方面的翻译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了相应的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探讨了白译、张译和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