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90)
学位论文(522)
图书(118)
会议论文(53)
报纸(3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12)
地方风物 (118)
地方文献 (115)
非遗保护 (33)
才乡教育 (17)
文化溯源 (11)
宗教集要 (1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2(130)
2011(124)
2010(117)
2009(104)
2008(93)
2007(95)
2005(71)
2004(68)
2001(38)
1987(19)
按来源分组
其它(613)
人民音乐出版社(8)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
外语与外语教学(3)
档案管理(3)
天津人民出版社(2)
齐鲁书社(2)
新疆人民出版社(1)
晋中学院学报(1)
巴蜀书社(1)
《牡丹亭》主旨说演变研究
作者:吴洁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牡丹亭》主旨说演变研究
黄永年文献学思想研究
作者:赵欣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黄永年  版本  目录  古籍整理 
描述:献学思想不够系统的研究,拓展了对黄永年研究的空间。 本文首先在绪论中介绍了黄永年的生平和著述情况,并总结了学界关于黄永年文献学思想研究的现状。在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版本学思想主要表现在黄永年对古籍
王安石的内圣外王之道思想研究
作者:牛绍忠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新学  内圣外王  致一  尽性  循礼乐  推己及人  理想人格  王霸礼乐行政  道德性命 
描述:部分为序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缘由、意义和价值; 第二部分交代了北宋的社会背景及王安石的一些基本情况,并对他内圣外王之道的主要思想渊源作了介绍; 第三部分从王安石内圣外王思想
蜀党与北宋党争研究
作者:李真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蜀党  党争  王安石变法  苏轼 
描述:“以天下为己任”成为了他们普遍的行为准则。他们对现实政治的关注,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宋代士大夫集官僚、学者、文人三种身份交相呼应并集于一身的特殊性,使北宋中后期无论是政治斗争、学术之争,抑或是文学之争都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局面。蜀党作为宋代文人参政的典型代表,不仅有着突出的文化建树,政治上更发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它尽管在元祐时期才作为一个政治派别登上历史舞台,但它的成立与苏氏蜀学以及熙丰年间(1068-1085)逐渐发展壮大的文人群体“苏门”都密切相关。苏学作为蜀党的代表思想,“苏门”作为蜀党的主要成员组成,三者都存在着时间与逻辑上的连贯性。 本文在认真解读史料基础之上,吸收学术界已有的相关成果,对宋代党争背景下的蜀党进行系统研究。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以及结语展开。 绪论主要...
《周礼》郑注训诂研究
作者:郭常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郑注  校勘  训诂术语  因声求义 
描述:古代社会礼俗的重要资料,对后世训诂研究有深 远影响,后代学人对郑玄的训释之学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郑玄注的《周礼》是东汉《周礼》研 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汉代《周礼》各家注释的一次全面总结。清末孙诒让撰
朱熹礼学思想研究
作者:殷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礼学思想  周礼  仪礼  礼记  祭祀 
描述:了礼的双重功能,既是思想的,也是行动的。朱熹礼学思想表现出的特点决定了我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叙述方式。将思想与社会、政治紧密地结合起来多方面考察朱熹的礼学思想及其形成,正是本论文的创新及其特色所在
李觏易学思想研究
作者:陈旭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河图》  《洛书》  太极  阴阳  五行  卦时 
描述:易学,功利学派易学、朱熹易学等都产生重要影响,故研究李觏易学思想,有助于怎么去理解宋代易学思想,甚至是整个宋代哲学的转型与发展。
周亮工的诗歌研究
作者:魏瑾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亮工  心迹与行迹  诗歌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描述:与情感来源的内外因素。周亮工经历明清鼎革时期翻天覆地的朝代变迁,由明入清,并在新朝波谲云诡的政治统治下承受着悲痛的人生境遇。其一生仕途颠荡,屡踬屡起,三仕三已间几乎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周亮工前明任职潍县,并于清军入主中原时,组织领导“潍县保卫战”,抵御了清军的攻略。明朝覆亡,仕罢。后主动降服清朝,入清为官。闽南为宦八年间以文人建武功,以书生领兵事,功绩显著,在擢升之势态中遭始料不及的弹劾,仕遂罢且入狱六年,几死,幸遇赦得释。康熙二年(1663),受召出仕,宦途平顺之际命运重蹈覆辙,再次遭劾,被革职逮问。结难之际于一夕慷慨叹息,做出尽焚平生著作的惊世骇俗之举。终获赦,晚年往游吴越间。其一波三折,跌宕坎壈的人生经历于其内心处烙下凌乱而深邃印迹。第二章介绍周亮工的交游。周亮工一生交游广泛,为人笃挚于朋友,在其升沉起伏的人生道路上,结识到许多身份、性格各异的人士。在与这些人的交往过程中,他们或是曾对周亮工内心产生某种触动,左右了他的想法,或是成为周亮工一路走来同甘共苦过的扶撑力量。通过这些人对其的评价和态度也可窥知周亮工其人与他的某些心绪以及他所具有的影响,最终体现的是像周亮工这类的汉族士子在清初满族统治下的生存状况。第三章解析周亮工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周亮工戎马案牍之暇,不辍吟咏,其诗歌浸润与流动着他的心血。其个人咏怀诗,渗透着现实遭际的纹理,承载着内心的悸动,流露出他内心丰富复杂幽微的情感,同时也刻入了那段历史的印迹。赠答酬唱诗,个中无虚与委蛇,应酬敷衍的浅率,多具深情厚谊的真况味。咏物写景诗,或托物言志,寄情于景,或描摹物态,穷形尽相。战争诗,反映出明末清初战争动乱的历史境况与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题画诗,是周亮工画艺与诗歌艺术结合的展现。第四章论述周亮工诗歌作品的艺术特色。周亮工推崇与重视性情,其诗歌感情浓重,一往而情深,因之可歌可泣。语言锤炼,结构章法抑扬顿挫,体现其锻字熔句,巧于构思的诗学功底。诗风则不拘一格,力求多样。
薛向与“均输法”研究
作者:于士倬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薛向  王安石变法  “均输法”发运使  革新因素 
描述:物货流通环节的调配,增加经济资源的积累,壮大宋朝的经济实力,由于史料的局限,“均输法”运行的情况及所收到的实际效果,长久以来给研究者留下了模糊而分歧的印象。本研究,将重点关注的是薛向本人以及薛
吴与弼和崇仁学派研究
作者:邹建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哲学  明代心学  崇仁学派  哲学思想 
描述:潮流,成为明代儒家哲学的主流。 总之,通过对吴与弼的养良心、陈献章的“养端倪”和王守仁“致良知”核心思想的分析与研究发现,明代心学的发展脉络呈现出蔽旧成新、返本开新与推陈出新的特点。良心、端倪和良知